翼龙无人机救命文档机器人河南救援有够
暴雨中的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米河镇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五小时,请尽快报告情况、联系家人。祝平安!”
21日晚间,正苦于“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米河镇镇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在5个小时的滞空时间内,“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了覆盖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
因为这一条通信网络,不少远在外地的人终于联系上了受困于米河灾情的家人。
网友不禁感叹:这就是中国速度。
原来,基站也是可以“上天”的
据了解,巩义市米河镇是本次河南郑州暴雨中受灾最严重的。
暴雨之后,当地多处地埋通信光缆被冲断,基站基础下沉、机柜及塔体被泥石流掩埋,部分基站外电线杆倒地,全区铁塔产权基站停电座。
断水、断水、断网超过24小时,无法与外界联系,且物资补给遭遇困难的状况,犹如沉重的乌云笼罩在当地人的心头。
此时,“翼龙”无人机的到来,可以说是驱散了这片乌云。
21日下午2点22分,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从贵州安顺机场起飞,横跨5个省份、飞行公里,历时4.5个小时抵达巩义市,于18点21分进入米河镇通信中断区。
随后,翼龙无人机在河南上空执行了5-6个小时的侦查和中继任务,至任务完成、返程落地飞行近16小时。
期间,截至23点20分,中国移动基站累计接通用户个,产生流量.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个。
看到这里,除了对当地灾情的担心、祝福,以及对“翼龙”无人机“中国速度”的感叹之后,想必也有人好奇,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该无人机系统由航空工业旗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基于翼龙-2无人机系统研制,整个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并搭载光电探测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设备。
简单来说,虽然地面的基站因为暴雨冲击而瘫痪了,但是“翼龙”无人机上搭载了无线通信基站设备,相当于打造了一个移动式空中基站,从而能够为多区域进行持续性的无线信号覆盖。
此外,通过CCD航测相机、EO广电设备和SAR合成孔径雷达,“翼龙”无人机还能够对受灾区域进行拍照和监测,实时将有关信息回传至指挥中心,为应急管理指挥部第一时间确定救援救灾重点方向,以及动员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就在昨天,也就是22日下午1点36分,搭载了中国移动无线通信基站的“翼龙”无人机再次起飞,约4个半小时后到达了新的任务执行点——郑州市中牟县医院,为医院的救援工作提供网络保障。
“翼龙”走红前,空中基站早已是各大科技巨头的“猎物”
可以看到,从21日到现在,“翼龙”无人机完全是“刷屏”的存在。
而在此次“翼龙”无人机走红的背后,也是在用事实证明:“空中互联网”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数年前,对“空中互联网”项目的部署中,较为众人所知的有Facebook和Google,两者都希望能够为那些没有接入网络,亦或是由于灾难等因素而导致无线通讯出现故障的地区提供通讯服务:
Facebook的项目实施与翼龙类似,皆是基于无人机提供空中应急通讯网络,共有两个项目,执行载体分别是一体式太阳能飞翼无人机Aquila、直升式无人机Tether;
图
Facebook无人机“Aquila”
Google也有两个项目——Titan、Loon,前者执行主体是无人机,后者执行主体是一个巨型气球。
图
Google气球“Loon”
然而将时间线拉回现在,Facebook早已放弃两个项目,理由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导企业开始投资这项技术,包括设计和建造新的高纬度飞机。”
不过在这之前,比如Aquila项目,曾经在测试中因为结构性障碍而坠毁,并因此接受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虽然第二次测试顺利完成,但显然,Facebook还是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这其中,除了以上提到的理由,或许Facebook也如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砍掉Titan无人机项目一般,认为该项目前景不佳、利润效益低吧。
不过不同于Titan,Google的Loon项目倒是走了挺远的路,甚至在年从GoogleX实验室独立并成立子公司,还接受了来自软银的投资,并与肯尼迪电信公司签订商业合约。
然而,如同Loon公司CEOAlastairWestgarth在博客中所描述的,他们始终没有办法将成本降得足够低以维持可持续发展。
也因此,虽然Loon公司的祈求在秘鲁地震等灾难事件中证明了技术/产品是切实可行的,最终也只能在年面临“关闭”的命运。
显然,在“空中互联网”项目上,站在聚光灯下的两家科技巨头都栽了。
再看国内,也有公司瞄上了这一赛道,除了此次刷屏的航空工业、中国移动,还有航天科工等。
比如航天科工,其“飞云”项目旨在建设以太阳能无人机为基础的近太空远程应急通信以及互联网服务网络。而依据最新消息,飞云工程已经完成了基于太阳能无人机平台的米高度局域通信系统演示飞行实验。
图
飞云工程示意图
就目前来看,在布局空中互联网这件事上,国外企业似乎基本都放弃了,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卫星互联网。至于原因,也无非就是成本问题。
不可否认,成本问题是存在的,但此次“翼龙”无人机的表现也是受到广泛认可的。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普遍搭建的地面基站,亦或是正处于资本热潮中的卫星互联网,如“翼龙”无人机这般的移动式空中基站也是有存在需要的,尤其是地面基站因为灾害而出现故障时。三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关系。
暴雨中,其他的“硬核”科技力量
其实,除了刷屏的“翼龙”无人机,在此次河南省突如其来的超强暴雨中,我们还看到了其他许多“硬核”科技力量,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从线上到线下,在不同层面提供救援服务。
比如与“翼龙”无人机一样刷屏的在线文档《待救援人员信息》,实时协作编辑的功能,让维护人员能够对救援信息做到实时收集与整理。到现在,这份救援名单的访问量早已达到数百万级别,用途上也已经成长为“多用途”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比如云洲智能的水面救生机器人“海豚1号”,可以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并带其到达安全区域;可米外遥控,承重公斤;
来自深之蓝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在水下环境中执行人员搜救任务,也可以通过摄像头、声呐、雷达等传感器为救援人员提供水下、管道内环境各项信息,便于后面的行动部署;
水泵机器人,用强劲的吸力将内涝处的水通过管道排放至其他地方,完成作业还会自己“上车”;
还有高分三号、高分六号卫星,通过实时观测灾区,为洪涝监测和灾后评估提供强有力支持;
此外还有中小型无人机设备,功能可谓多样:在空中将灾害现场信息迅速回传至指挥中心,帮助指挥研判;快速定位被困人员,将坐标发送给救援部队引导救援;喊话安抚群众;抛投救生物资;防疫消杀……
看到这些后,有网友表示,这是真正的“赛博”救援,如此硬核的科技让人感受到祖国力量的强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