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无人机灾区送信号,航空救援还缺什么姗
7月20日,由于河南郑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郑州巩义市米河镇的市电、道路、通信“三断”,重灾区信息向外界传递受阻。
7月21日下午,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了一架翼龙无人机从贵州安顺起飞,穿越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河南省,飞行近公里,4个小时后抵达任务区,以米河镇、巩义为重点侦察地区,开展了超过2万8千平方公里的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21日当晚,米河镇的居民们收到的下面这样一条短信,就是由翼龙无人机发出的。
翼龙无人机是由航空工业旗下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国家应急管理需求,为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可以说是%的国货。针对灾区“三断”情况,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通过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
据统计,截至21日20时,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个,产生流量.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个,为灾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
除了开展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此次翼龙无人机还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执行地质灾害勘测,分析研判了巩义温堂村、荥阳西冯沟村等区域的地质受灾情况,为后续救灾提供了更多情报。
而在今年年初,以翼龙无人机平台为基础的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甘霖-I”,在甘金昌金川机场首飞成功。除了可执行人工增雨作业,还具备远距离气象探测能力、大气数据采集能力,可在气象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回看十三年前,汶川地震时,将当地信号传给指挥部的,还是一支由15名空降兵组成的先遣小分队,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从米的高空“盲跳”至交通通信“孤岛”茂县。
如今,包括翼龙无人机,新舟灭火机等一系列通航装备,已经代替“勇士”们,为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撑。
据笔者了解,正是在年汶川地震后,我国的通航救援开始在灾前灾后各阶段,以及应急救援装备国产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航空救援强国相比,我国的航空应急救援还存在体系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与国土面积、人口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等问题。
比如在航空救援直升机方面,我国每百万人拥有量只有0.架,美国则达到38.63架,日本8.06架,德国3.61架。
再比如,每当国内发生地震等灾害时,一些民营企业都会毛遂自荐参与紧急救援,但绝大多数不会获批,这是因为我国对通航区域、航空器管理限制严格,目前国内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还主要集中在军队、公安部警用航空、民政部应急救援中心、民航局以及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等“国字头”的救援队伍,民营航空队伍尚未纳入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中。
而要建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低空空域管制,如果不开放低空管制,民用直升机飞行仍需要时间较长的审批,空中应急救援的迅捷性就无从体现。
好在,在多年前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的指导下,我国的低空开放试点区域正在逐步扩大。就在几天前,湖南宣布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开放试点省份,构建纵横贯通、全省成网的“干线、支线、通用”无障碍串飞航路航线网络。
更多业内人士则建议,航空紧急救援是一个投入高、见效慢的行业,可以借鉴美国、德国的经验,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由政府扶持开展航空紧急救援保险业务,把航空紧急救援纳入社会保险中,从民众的保险金中拿出一小部分投入到紧急救援直升机的日常训练维护、救援任务的经费中,以尽快形成救援半径在50~70公里的航空救援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