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系列电影冚家铲就是控制狂的最终

循迹·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瑞鹤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字阅读约10分钟

前两天,《侏罗纪公园》系列目前的最后一部上映了,看各大影评网站,很多评论非常不友善,什么“我去都比导演强”,“片子太烂了”,“在电影院睡了两个小时”,“环球影业给我爬”,等等等等。

◇新作的评价并不太好

尽管如此,作为恐龙迷,我还是去看了,并没有“在电影院睡两个小时”,也没有觉得“我去拍都比导演强”,事实上这里面的许多梗是只有侏罗纪的粉丝们才能看得懂的,尤其是90年代的第一部,以及侏罗纪世界的第一部。

不仅仅是因为之前的主角们在这部影片中悉数登场,而且很多的镜头都是在“致敬”之前的作品,比如“喷毒液的双冠龙”,或者“在恐龙前面点起火把”,当然,还有那位把迅猛龙Blue给治得服服帖帖的手势。

凡此种种,过多的就不剧透了,说一千道一万,有个小建议给到想去观影的诸位,如果过去对侏罗纪系列都没有了解的话,至少回去补一补《侏罗纪公园1》和《侏罗纪世界1》,这样看这个电影才不会一头雾水。

◇除了恐龙,侏罗纪世界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当然,我是恐龙迷嘛,来看电影就是冲着恐龙来的。

从侏罗纪的第一部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这些年月中,我们对恐龙的认知在不断加深,虽然很多人还是把恐龙看作“庞大,笨重,不合时宜,活该灭绝”的动物,但越来越多的化石表明,恐龙是聪明,灵巧,成功的一群动物。

而且,相当多的兽脚类恐龙是长着毛的,这些科学发现已经在恐龙圈子里重塑了恐龙的形象,年BBC的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当中,恐龙是什么样子,今年新上的纪录片《史前星球》当中,恐龙又是什么样子,对比来看就很明显。

◇年《与恐龙同行》中复原的恐龙形象

◇年《史前星球》中复原的恐龙形象

不过,在整个《侏罗纪公园》系列的电影中,恐龙似乎并没有“那么被”最新的科学发现所影响,比如双冠龙其实没有喷毒液的管子,比如迅猛龙其实没那么大,比如镰刀龙不会没事儿就跑到打斗现场见义勇为,比如片子里沧龙的大小都快赶上潜艇了,等等等等,这让很多恐龙爱好者吐槽不能,但怎么说呢,电影里毕竟逻辑是自洽的,遇事古怪,都可以扣到基因头上,都怪科学家Henry吴就对了。

既然如此,很多恐龙爱好者对《侏罗纪公园》系列是非常嗤之以鼻。但是,一个系列电影(尤其是怪兽电影)能够长盛不衰,一定有它内在的逻辑在,而侏罗纪公园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这句话在《侏罗纪公园1》里头就出现了——生命自有其出路,lifefindsaway.

这句话其实是说给那些试图“掌控一切”的人去听的。其实整个《侏罗纪公园》的核心,就是关于掌控和自由的故事,有些人自以为掌握了特别厉害的技术,就可以掌控各种动物的命运,但这些精巧的计划屡屡碰壁,要不怎么在侏罗纪的电影里一开始就有一个研究混沌的数学家马尔科姆呢?他的出现除了推动剧情,更是一个隐喻,即使设计再完美的系统,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作用下,崩溃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侏罗纪公园1》中的马尔科姆博士

这样的隐喻其实有很明确的现实含义。19世纪之后,科学的进步一日千里,人们看上去似乎“已经快要发现世界真理”了,当时有人乐观地估计,“物理学的大厦即将彻底建立,20世纪的科学家没什么能做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更是说,“如果我们知道此时此刻宇宙中每一颗原子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我们就可以推算出将来任何一个时刻宇宙的状态。”

科学给了人们莫大的自信,以为可以掌控一切,但后来,仅仅在科学内部,这就被无情打脸,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无情地揭示,想同时精确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是不可能的,这还不算,作为科学工具的数学,也不是那么完美无缺,哥德堡不完备性定理表明通常所使用的数学逻辑是有着死结——诸如此类。

具体的证明过程在此就不展开了,但的确,一个被计划的非常完美的系统的确可能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去崩盘(这其实是混沌数学),想想切尔诺贝利和类似的事情,懂的都懂。

到这里为止,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侏罗纪公园系列的主题不过如此,想要去控制是徒劳的,应该顺其发展,人类不要盲目自大,要懂得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等等等等——且慢,科学给一些人提供的,其实只是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没有科学,控制也在进行,而且,古往今来,大部分的控制行为当中,对象不是自然,而就是人。

◇控制之下的“生命自有其出路”

比如道德,那就是个很好的控制工具。美国在20世纪初搞的禁酒令,就是举着道德大旗,在禁酒之前,很多人论述过禁酒的种种好处,减少暴力,节约不必要的成本,节约粮食,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拯救灵魂。反正种种好处一摆,再加上大家一鼓动,酒的确是给禁了,道德家们高呼“欢迎来到没有酒精的新世界”,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但是没过多久,一些“意料之外的因素开始起作用”,地下酒吧,黑市,黑帮,等等等等,如果没有禁酒令,美国的黑帮不会发展成如今这副样子。

◇年的1月17日凌晨,美国通过了第十八号宪法修正案。这条宪法修正案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禁酒令”。禁酒令将酒精浓度高于0.5%以上的饮料全部归为酒类,并规定制作,销售和运输酒类饮料均为违法行为。此外,虽然民众在家中和储藏的酒并不违法,但是如果和其他人共饮或是在宴会上提供酒类饮料依旧是违法行为,违法者将会面临最高美元的罚款以及最高半年的监禁。

◇年1月17日的美国街头,大量酒水被倒掉

到后来,黑帮们干脆拿利润分一部分给政府官员,让政府高抬贵手。俗话说拿人手短,而且官员们自己也不少嗜酒如命,所以干脆就跟黑社会沆瀣一气,甚至一起参与酒类走私。

这里头,芝加哥是重灾区,因为这里的禁酒令吆喝的最响。私酒进入芝加哥后,执法警员一共人,60%都参与走私,想管都使不上力。查酒的特工,白天装装样子,晚上跑到地下酒馆喝几杯酒放松放松,到后期,直接明目张胆的向酒馆收保护费。

◇美国人抗议禁酒令

◇除了地下黑市,当时人们也开始用改装车偷偷运输私酿酒。而那些有能力改装车辆的机械师们,以及有能力驾驶这些车辆的人们,渐渐的在“走私”圈里获得了名声。他们通常会在夜间以超过英里(公里)的时速在野路上狂飙,没有头灯。很快,他们便形成了群体,开始在周末进行单纯的竞速比赛,这也就是美国“StockCarRacing”的前身。随着禁酒运动结束,但是赛车开始成为一种运动并流行起来。9年,在这些“走私犯”后代们的推动下,NASCAR(NationalAssociationforStockCarAutoRacing)即纳斯卡赛车正式成立,一直发展到今天

如此一来,禁酒新世界就如同侏罗纪公园一样,成了失控的玩意儿,到后来,罗斯福竞选总统,一个很重要的口号是取消禁酒令,这玩意儿既然管不住就不管了,禁酒令就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丑闻——想控制么?生命自有其出路嘛。

当然,像禁酒令这样的绝不是孤立,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控制狂,他规定了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相关的资料汗牛充栋,这里就不再赘述,只说一条,历朝历代都只是“权宜之计”的屯田制度,被他这么一搞,成了卫所兵——在这套制度中,一部分官兵负责耕种,另一部分官兵负责战备。

这些人还是军户,不能随便转别的职业,朱元璋对这个制度非常满意,认为自己“养兵百万而不费民间一粟。”

◇这套制度下的明朝卫所兵就是有编制的奴隶

但这套制度没过多久就运行不下去了,随着吏治腐败加剧,大量的屯田开始被兼并,军户们的生活急转直下,开始沦为各地将领和豪强们的佃户,而真正的军户产出粮食数量直线下降。

宣德朝的名臣王骥给朝廷的奏折中阐述了贵州省屯田的实际情况:“贵州二十卫所,屯田、池塘共余亩,所收子粒本足给官军。而屯田之法久废,徒具虚名。良田为官豪所占,子粒所收,百不及一。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妻子冻馁,人不聊生。”这个时候,明朝的军屯制度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这其实也是个“生命自有其出路”的故事。

再往前倒腾,秦始皇搞的那套制度,也是要控制一切压榨一切,每个黔首都是大秦的螺丝钉嘛,控制的后果当然也很辉煌,长城,阿房宫,等等等等,当然这一切也仅仅维持了十几年,有些不可控的因素彻底埋葬了这个看似完美的控制局,比如大泽乡的那一场雨,最后是什么结果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而制定这个控制局的所有人,包括嬴政和他的后代,包括李斯全家人,包括赵高全家人,都得了个冚家铲的下场——这其实也是“生命自有其出路”啊,多少孟姜女的凄惨故事换来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然后谁也没想到,大秦帝国就真的没了,连遗老遗少都没留下。

◇控制狂的下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相当一部分历史,就是“以各种名义实行控制的狂人”控制,然后失败,最后生命自有其出路的故事。但是,这个“生命自有其出路”,那是站在后世,站在宏观的视角去说的,对于当局者而言,每一个人,所谓的生命自有其出路,显然不够,倘若用英语表达,要加上一个修饰——Lifefindsaway,inonewayoranother.

要么就真的想办法,对抗控制,找到自己的路,要么就在控制下苟活,然后整个人,几代人,甚至整个文化就变成扭曲的样子,这也是活着,也是自己的路,但跟那种“控制稍弱的地方活着的样子”,还是很不一样的——明明活的就是蝼蚁,却总是自觉代入下大棋的人视角,这是病,得治。

◇回到电影说几句

当然,既然讲电影嘛,咱们就回到电影。正在上映的侏罗纪电影里,那个反派被调侃说“有点像苹果的CEO”,他的一切“雄心壮志”,可以概括在一句台词里——“我要改变世界”。

熟悉么,当然熟悉了,前些日子我去看的另一部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第二部,反派也是这个台词,我要改变世界。

总有些人想要改变世界的,这些人需要我们警惕,解天下苍生于倒悬看上去很伟大,可问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救世情结,先把苍生给倒悬了再去解救,那就是十足的混蛋了。电影终归是电影,但仔细想想,很多电影里反派都有这种“救世情结”,这其实绝不是巧合——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某某的文化输出,随便怎么说吧。

反正电影终归是电影,电影中恐龙和人共存的世界并不存在,我也很想出门就看到剑龙,我也很想在家里养个伤齿龙当宠物,我也很想抬头看天上的翼龙飞过去,但这都不可能。恐龙就是灭绝了,唯一值得宽慰的是有一部分恐龙没有灭绝,鸟就是活着的恐龙嘛,有科学家声称可以改变鸡的某些基因,搞出一个所谓的chickensaurus(鸡龙),但我打心眼里不希望这东西能搞成。

但不管这个实验能不能搞成,现实世界中拿人做控制对象,做实验对象的行为,却是比比皆是。不是有个那啥笑话么,某个思想是科学么?大约不是,如果是的话,该用小白鼠先做实验的罢——这么看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大约的确是比“恐龙横行的世界”要糟糕一些。要不怎么说,电影是对现实的逃避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3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