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汉到宋元,看古代镇墓兽造型变化,体现

前言

镇墓兽于春秋诞生,于隋唐兴盛,而最终消散于五代。具体来说,中国古代镇墓兽是诞生于楚地,有学者认为镇墓兽最初起于楚地与当时的地方巫术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存在镇墓兽的墓葬其规模和制式也与其墓主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和财富相对应。

镇墓兽的起源,现今存在着众多说法,有一种说法是镇墓兽来源于《周礼》中描述的一种名为魍象的木石之怪,也称罔象,这种怪物以死人肝脑为食,状如小儿,全身赤黑,大耳长臂,赤爪。

而另一种说法是镇墓兽源于一名为方相氏的神兽,可以驱鬼避邪,尤其能够驱赶魍象。因此有人特地竖方相氏之造像于墓侧,为保护墓主不受侵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镇墓兽是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提到的穷奇,“穷奇之神物,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更多的说法还有镇墓辟邪的山神,或者是作为地府主宰的土伯,镇墓驱邪的名为坟羊的土神,代表墓主的“祖重”,阴阳结合生殖崇拜的“司命”。

从这些起源说来看,镇墓兽目前公认的作用有三,一是作为驱逐邪崇鬼祟的护卫之神,代表着人们希望亡者不被幽冥鬼怪所侵扰,亡灵能够安息。

另一种是镇压恶鬼,代表着人们不希望逝者的灵魂再驻留人间打扰生者;还有一种是起沟通天地的作用,能够为亡魂和生者祁禳。

镇墓兽雕塑作为丧葬文化艺术体系的表现之一,镇墓兽的存在是最能映现人们对亡者的情感,同时这种情感也是非常复杂的。

一、先秦样式一一装饰性

1、先秦

先秦时期的楚式镇墓兽,是先秦时期楚文化异于同时期其他文化的典型之一,是楚人巫术文化与生死观念的具象化表达。楚式镇墓兽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象造型上的差别也不小。

例如在春秋到战国早期的祖形镇墓兽,在整体上划分为三大部分:头部,身部和底座,没有鹿角,整体简单朴素但象征意味浓厚,其形象与甲骨文“且”(祖)的字形极为相似。

对此,有学者曾作猜想认为最早的镇墓兽没有“镇压”“威慑”的意义,而是作为祖先神灵的替代而存在的物质载体,并认为最初制作镇墓兽目的是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的。

战国中期的镇墓兽出现了兽形头部,身部也出现了变化:形象与龙蛇相似,身部有精美纹饰装饰,最大的变化是头部上等比的鹿角的出现。

如此造型上的变化,表现出的是楚人对祖先神灵的情感和其鬼神观念的变化和发展:祖先亡灵不再是庇佑后代保护族人的神圣形象,有一些甚至变成了恐怖可怕的鬼神。

自此,镇墓兽的造型形象从原先代表祖先亡魂的“且”式镇墓兽逐渐演变为形状样式恐怖狰狞的复合式镇墓兽。

2、战国中期

战国中期的鹿角镇墓兽作为楚式镇墓兽辉煌时刻的代表,制作精良,纹饰精美,头部有单首和双首之分,躯干也不再是单一的柱身,底座也变成了梯形台座。

头面形象逐渐清晰,面部雕有大眼、口有源牙和长舌,面目形象恐怖狰狞。而华丽夸张的等比鹿角与精美复杂的纹饰的出现,则体现了春秋战国雕塑追求繁缛华美的审美倾向。

这个时期的雕塑尚且还未从工艺品美术中脱离出来,所以仍然保留着很强的装饰性风格。

楚式镇墓兽在同一战国时期的明器雕塑中,造型风格是统一的,同样具有浓重的装饰意味,但是楚式镇墓兽作为明器雕塑在楚人丧葬文化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对比其他时期,虽然在众多出土的镇墓兽雕塑中楚式镇墓兽的造型谈不上丰富生动变化诡谪,但是其大面积的抽象纹饰以及黑为主的漆色,结合其巫术文化背景为楚式镇墓兽增添了一抹浓重的神秘色彩,让人为之着迷。

二、汉晋样式一一意象性

中国古代镇墓兽雕塑发展到汉晋时期,在历史上被划分成为一个新的阶段。汉晋时期的镇墓兽雕塑与战国时期的楚式镇墓兽雕塑比较,造型形象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面貌。

没有了作为底座的木质方块,“祖”的原始形象不再延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作技艺水平的提高,镇墓兽的制作材料也由木材料逐渐变为了陶瓷、铜等材料。

技术的发展使得镇墓兽的造型形象更富有变化和表现力,同时也代表着人们对亡者的情感和鬼神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汉晋时期的镇墓兽的身部多以模仿某类现实动物的部分特征单独出现,如贵州黔西县汉墓中形象似狗的镇墓兽,只保留了狗的部分形象特点。

在魏晋时期之后出现的独角镇墓兽,其中角作为具有特殊含义的样式,被楚人之外的后人认可且继承了下来。在东汉时期的镇墓兽雕塑还保留了一些楚式镇墓兽的形象特征,例如口吐长舌的形象。

汉晋时期的镇墓兽雕塑在造型上更具有辨识度,创作上更多的观察和模仿现实存在的动物形象,且造型变化及内涵更加丰富,相较于楚式镇墓兽,汉晋的镇墓兽增加了翅膀,由等比的双鹿角变为经过艺术加工处理的独角,一些镇墓兽雕塑仍保留了口吐长舌的形象特征。

魏晋时期,在中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六朝墓中还发现一种陶质牛形镇墓兽。比较独角镇墓兽与牛形镇墓兽的造型特征,牛形镇墓兽很可能是独角镇墓兽雕塑的发展演变下来的结果。

从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发展特征来看,一般是从写意手法逐渐向写实手法发展。独角镇墓兽表现的写意手法强烈,从造型上看来可以说完全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幻想生物。

然而牛形镇墓兽从形象及手法来看虽说不是完全的写实,但是仍然能够从其造型上看出它有现实的牛形象的特征,可以说牛形镇墓兽是异想和客观现实的有机结合物,牛形镇墓兽奠基了之后的镇墓兽雕塑造型特征与创作手法的发展演变。

三、隋唐样式——多种物象

北魏隋唐时期的镇墓兽雕塑继承并发展了汉晋时期的镇墓兽雕塑的造型特点,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俑随葬风俗的盛行,这使得这个时期的镇墓兽出现了新的造型样式。

因当时社会的经济水平有所发展,以及厚葬文化的流行,致使镇墓兽的发展也达到了兴盛时期,现已出土的大量唐式镇墓兽也可以证明,从初期至晚期,不管是制造技艺上还是从造型塑造上都有能够看到唐式镇墓兽逐渐形成了一套其独有的成熟的制式和塑造方式。

在塑造技法上,圆雕的运用更为熟练:镇墓兽肩部上的双翅有刻线或至浮雕的形式转变为完整的圆雕,并且有些会灵巧的运用浮雕在翅膀上作装饰纹路,使其整体风格更为复杂华丽。头部角的样式也与魏晋时期有所不同,独角演变成为了双角或者多角。

唐式镇墓兽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其造型外貌上大都狰狞凶猛,在整体造型上结合了多种形象的组合。例如鹿角、狮面、人面和鹰翅,这种多种形象的组合糅杂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物”。

这种“神物”因人们的需求而存在,人们需要它能够压制鬼怪魔神,又希望它能够保护亡者,同时有能够沟通天地回应生者的祈福,它就变成了镇墓兽。在唐式镇墓兽的繁杂造型上也能看出,当时的创作者对亡者的情感和对镇墓兽的功能有多么复杂和期待。

在整个唐朝明器雕塑中,创作题材和来源不再为单一的麒麟、辟邪转而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0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