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你可信驰援河南洪涝灾害的黑科技竟是

近日,河南省突遭大规模极端强降雨,部分区域发生洪涝灾害,此次强降雨已经造成多个县市区的万人受灾,在洪涝灾害突发之际,受灾地区一些地区出现通信中断的险情,急需信号援助。

7月21日,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空中应急通信平台,跨区域长途飞行,历时4.5个小时抵达巩义市,18时21分进入米河镇通信中断区,利用翼龙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搭载的移动公网基站,实现了约50平方公里范围长时稳定的连续移动信号覆盖。

截止20时,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个,产生流量.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个,为灾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部分群众收到短信:“米河镇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五小时,请尽快告知情况、联系家人。祝平安!”

这次翼龙-2H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灾情侦察,利用先进的光电探头,把航拍画面传回地面;第二,就是利用机身下面的通信吊舱,它内置一个强大的4G基站,可以定向恢复移动公网通信,覆盖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还能建立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可以说是灾难中的黑科技“神器”。

其实早在今年5月,部署在贵州的翼龙-2H无人机就参与了抗震救灾演习,使用技术手段针对断电、断网、断路等恶劣情况。在抗震救灾演练中,翼龙-2H无人机不仅能够通讯支持,还能够依据观测情况,帮助指挥部更加精准的做出判断,同时还能针对当前状况绘制救援地图。

救灾无人机的应用,可以说为紧急救援开辟了全新的救援手段,在救灾期间保持通讯正常,能够极大的提升救援队伍的救援效率以及受灾群众的生存率。

无人机自从被发明之后,很快便用于战争。但中国却把它改造成了灾难时的“救星”,可以在灾难发生后,电力中断、道路中断、网络信号中断的“三断”极端情况下,第一时间飞到灾区上空,建立应急的通信网络,为生命打开救援通道。

早在之前,中关村硬创空间为碳纤维使用在无人机上的创新科技,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中关村中试测试服务平台有幸参与设计及制作了碳纤维航拍四轴飞行器。

中关村智造大街快制实验室使无人机与碳纤维完美结合

用无人机撑起灾区的通信网络,这个概念或许不是中国人最早提出来的,但肯定是中国人最先实际应用的。

我国科技力量也是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服务!

河南!坚持住,风雨过后终究是彩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