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娘娘长相或是这样大眼高鼻小嘴,头

张骞出使西域曾令人采集和田美玉,为汉朝皇帝刻制传令天下的玉玺

提示:玉石之门的玉门也是胜利之门、文化之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也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河西走廊一样深情激烈!汉帝国打通这里后,让这里变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先进的汉文化也迅速同化了这一带原有的土著民族,使他们永远地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玉门风电转动的声音里,请让我们引用这样一首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名句,诗名叫《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是指唐安西都护府,唐初在今吐鲁番西雅尔郭勒,后称至迁至库车县。在唐诗里,阳关、玉门关这两个地方都非常活跃,是中国汉唐向西开放的标志。但是,唐朝的玉门却被淹在了今瓜州的双塔水库里,被唐人捧红的其实是汉代的玉门关,也就是我们前文述说的敦煌玉门关。

还有没有比这更早的呢?回答肯定是有的。今天,人们把玉门当成了一座城市,最早的玉门关也就在这一带,由于行政的区划,它就在今天的嘉峪关市。年之前,明朝把在嘉峪山修起了一道雄关,嘉峪关这个名字开始一路响亮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同样,在年之前,嘉峪关一直属于酒泉。

西汉的“列四郡据两关”其实不是一口气完成的,据《汉书·地理志》载:公元前年,西汉政府设置酒泉郡,稍后设张掖郡,前年设武威郡,前88年设敦煌郡。这就是说,酒泉郡设立的时间最早。所以,“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则需要设立关口“稽查商旅,验讫关文”的。于是,人们在在酒泉西境嘉峪隘口的玉山之门置玉门关,这便是最早的玉门关。

《甘肃通志》《肃州志》记:“嘉峪山在州西七十里……一名玉石山,山下有九眼泉。”《敦煌杂钞·嘉峪关》也记“嘉峪山……即古之玉石山”。不难看出,嘉峪山还有一个名字玉石山。但是,人们应该看到,玉门关绝对不是专门针对嘉峪山曾名玉山而言的,还应该有祁连山、有昆仑山,它们在历史上都是以产玉而闻名的。今天新疆有很多企业品牌以及村镇的名称都叫玉山,其历史渊源就在这里,尤其是玉都和田的墨玉县、皮山县一带。

和田玉最晚于多年前的商代,新疆的和田玉就已经传入中原内地。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玉器件。经专家鉴别,认为其大部分是新疆玉,说明商王室用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主,而且非常喜欢和田玉。

西汉时期,和田玉及其制品在中原大地已成为王室祭奠大典中不可缺少的礼器,皇亲国戚也开始以拥有玉器数量的多少来彰显他们的身份。张骞出使西域,就曾令人采集和田美玉,为汉朝皇帝刻制传令天下的玉玺。在比丝绸之路更早的玉石之路上,其时已经是东来西去的采玉、贩玉者络绎不绝。所以,在丝绸之路正式运营之前,西汉政府将置于酒泉郡最早的关隘叫玉门关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关于玉门关最早在今嘉峪关市的说法,在汉简中也是的证据的。

敦煌置郡前期,这一带和防务由酒泉郡的行政长官负责。今天敦煌出土的不少汉简中都涉及玉门关,其中一枚为“酒泉玉门都尉护众侯畸兼行丞事”影响最大,“护众侯”即是“酒泉玉门都尉护”,他的字叫“畸”,酒泉郡的行政长调任他戍守阳关,并任命他为那里的最高行政官员。

唐初释道宣《释迦方志》载:“从凉州而西少北四百七十里至甘州,又西四百里至肃州,又西少北七十五里至故玉门关,关在南北山间。”当地学者潘竟虎博士根据这段记述以及地方史料考察认为,最早的玉门关应在嘉峪山,今名石关,其地表遗迹犹存:封锁嘉峪隘口的玉石障、封锁玉门关口的石墙以及玉门都尉治所安远寨。这与史书的记载是吻合的。

西汉政府最初以阳关为前哨、以玉门关为后拒,在军事防御的范畴之下也是合理的,而在设敦煌郡之后,将玉门关西迁今敦煌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古代的关隘有些像我们今天的高速公路收费站,随着行政区域以及路的变化发生一些“游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

关有了,是西汉政府势力的推移,但在没关的时候谁一直在供玉呢?西王母古国或者部落跳动了出来。我们前文中提到的玉门市清水乡火烧沟文化即属于其部落之一,这里不再赘述。

在玉门这个地方,由于古生物化石丰富,被学界称为我国“古生物化石故乡”。地质年代从18亿年前到距今1万年,有昆虫类、三尾蜉蝣类、鸟类、龟类,还有巨鳄类,翼龙、波罗蜥和恐头兽等等。它们的存在都是我们并不十分掌握的历史。

岩画,记录了人类远古的生存信息和生活痕迹。黑山(也称玉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峪谷的陡崖峭壁之上,画面所反映出当时人们各种活动场面,既有游牧民族赶着家蓄放牧,又有农闲时节狩猎的活动;既有列队射箭练武的操练演习,又有竞相射雁的实战操作。其中还有四鹰拱日的自然崇拜、虎齿豹尾的图腾崇拜的图案。专家们认为,它们应该就是西王母文化的反映。

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新疆呼图壁县的天山腹地,完成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是研究新疆原始社会的珍贵资料。画面东西长14米,上下高9米多,整个面积达平方米左右。采用浅浮雕的手法,所雕人物的面部均面型瘦长,眉弓发育,大眼、高鼻、小嘴,形象秀丽。头戴高帽,帽著翎毛,作舞蹈状。相当数量的画面显示或隐喻了男女交媾的动作。在此图像下还刻绘了成排的小人在欢快舞蹈的场面,以表现祈求子嗣繁衍、人丁兴旺的愿望。真实地体现了原始人祈求生育、繁衍人口的群婚制生活场面。

其中一幅由1男8女组成,女性脸部像猴子,打着耳洞,右手向上、左手向下、五指张开,头上都有翎毛状装饰物,整齐的舞蹈很可能表现的是庄严的巫术仪式。考古学家们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研究发现,岩画中的女性形象,很可能就是中国西王母的原型,甚至有人认为康家石门子是中国西王母文化的起源地。

西王母也称西戎、西羌。西是方位,王有崇拜之意,母是貘的音假,貘是豹的别称,西王母即“西方崇拜豹的国家”。在母系社会中,其部落首领为女性是一定的,但在父系社会中,其王亦称西王母,与性别无关,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就像历史上的雨师妾、八百媳妇、女真都是国家,大宛国的国王叫母寡,但他却是个男的。

玉门,其实是对向中原王朝供应玉石的部落的汉代记忆,祁连山在这种记忆里,伴随着比玉石更为遥远的昆仑神话成了中华文化的根。

中国古籍的记载羌汉同源,古羌族在春秋战国时期与东夷族(华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某些族群的祖先就是伏羲后裔黄帝,是炎黄子孙,秦人的祖先少昊、伯益皆出于此)的大规模战争使得民族间发生了剧烈的融合,终于在秦统一后出现统一民族雏形,至汉完成了汉族的成型,所以汉族人血缘中有羌的血缘是很正常的。而夏亡后的被商追杀逃避的若干支流封闭发展可能形成今日的羌民族。

司马迁:“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意思是,历史上率先“起义”的人都是在东南一带,但成功的大多都是在西北方。禹兴于西羌(河西、青海海南、湟河一带),汤起于亳(河南商丘),周之王也以丰锆(西安)伐殷,秦之帝用雍州(河西)兴,汉之兴自蜀汉。

在比秦人更早的大禹的背影里,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西王母创造的河西古代猎牧文明,与河东周朝的农耕文明同时并存。西王母后期,西域的乌孙和月氏先后东迁至此,争斗中西羌退居南山,乌孙败于月氏,月氏又败于蒙古高原强大的匈奴,回迁中亚;匈奴占据河西、西域和河套,威胁汉……然后,汉武帝反击,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玉门的名称。

于是,玉石之门的玉门也是胜利之门、文化之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也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河西走廊一样深情激烈!汉帝国打通这里后,让这里变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先进的汉文化也迅速同化了这一带原有的土著民族,使他们永远地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路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1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