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翼龙无人机救灾通信谈电信基础设施的核心
7月20日,河南郑州地区遭遇特大暴雨。
作为本次河南暴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郑州巩义市米河镇一度通讯受阻。
7月22日晚间,米河镇的用户收到了中国移动发出的一条短信。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是航空工业为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通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经过通信卫星传输,可实现与部署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地面站的语音和视频通信,卫星通信地面站接收的信号可直接与当地的移动核心网连接,从而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
年,该系统就已经在“无人机应急通信保障演练”中圆满完成了搭载无线通讯基站设备的首次系列测试。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
中国是无人机制造大国,但将无人机用于灾区通信基础设施抢通,这是头一次。谷歌、脸书在利用高空气球、无人机搭载空中基站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方面的研究,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起步,谷歌气球项目甚至已经在全球多个地区有过成功部署的案例。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如果仅仅从无人机空中基站这个具体的点来比较,中国确实是个新手。但若站在电信基础设施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答案就颇为不同。
电信运营商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应急响应机制,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理解什么是电信基础设施以及电信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
年汶川大地震之后,IEEECOMMUNICATIONSMAGZINE出版了一期网络灾害恢复专刊,中国电信在上面发表了一篇关于抗毁抢通的文章。
同期刊出的,还有ATT的快速抢通体系及其在“9.11”和卡特里娜台风中的应用案例。
这些文章里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秘笈,也看不到什么颠覆性技术,无非是十六字诀:
做好预案
备足资源
反复演练
枕戈待旦
之所以没有加上领导重视,是因为客观规律不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
何况领导本身也是客观规律在现实世界的一个投影。
和年相比,我们的电信基础设施和客观规律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了。这次郑州暴雨导致的水灾中,我在朋友圈看到的最多的,是类似“停电了,手机还能用,但电池只能坚持x小时了....”这样的信息。即使是在被洪水漫灌的地方,人们仍然能够通过手机发送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