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中国最小恐龙足迹
6月26日,由自贡恐龙博物馆江山副研究馆员、彭光照研究馆员、叶勇研究馆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等中外古生物学家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在四川自贡富顺发现了一批保存良好的恐龙足迹,其中包括一个长仅10.2毫米的微小恐龙足迹,可能揭示了兽脚类恐龙的早成或超早成发育策略。
据悉,参与研究的单位有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德国古爬行及两栖动物博物馆、美国查尔斯顿学院等。论文发表在本期《历史生物学》杂志上。
据介绍,年7月,富顺县永年镇五里村村民丁永富、丁永健兄弟为解决家里日常洗菜、洗衣等用水问题,决定利用自家房屋旁边的空地开挖一口池塘来蓄水。
表面松散堆积物下面全是坚硬的黄灰色砂岩,丁家兄弟将开采出的长条形石块铺在池塘四周当做垫脚石,方便大家行走。
虽然人们在行走过程中有时也注意到有些岩石表面布满“鸡爪”形状,但是大家并没有多想。
随着近些年恐龙足迹化石不断被发现、恐龙足迹研究不断深入和宣传报道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对恐龙足迹化石有了认识和了解。
丁永富女儿丁丽于年4月在网上发布了几张老家池塘旁边的垫脚石照片,并询问照片上的“鸡爪”是不是恐龙足迹。
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丁丽取得联系,并详细询问了照片上岩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和前去调查需要联系的人员。
年5月初,自贡恐龙博物馆工作人员赴实地查看,确认是恐龙足迹无疑。
5月中旬,自贡恐龙博物馆在与对方协商好以后,将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征集回自贡恐龙博物馆收藏保护,并开展研究。
学者们对周边岩层露头进行踏勘后认为,该足迹化石产出层位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
▲资料图。受访者提供
自贡恐龙博物馆本次征集的标本有8块足迹板。为了精确勾勒足迹的轮廓,课题组使用了三维图片重建、数据分析可视化和三维点云处理软件制作出三维图片。在这个过程中,5号岩板上面一个非常微小的足迹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据介绍,5号岩板约0.35平方米,上面至少有44个三趾型足迹,足迹密度约为个足迹每平方米。其中一个足迹非常小,它长10.2毫米,宽9.6毫米,有3个明显的趾头,其中第III趾最为突出,没有清楚的趾垫,每趾上都有一个相对较钝的爪印。该足迹是目前中国记录的最小的恐龙足迹。
▲资料图。受访者提供
相对于这个小足迹,岩板上其他足迹要大一些,长度在2.2-6.2厘米之间。
从形态上看,这些足迹可以归为跷脚龙足迹类。跷脚龙足迹常见的尺寸小于15厘米。
世界各地此前发现了一些非常小的跷脚龙足迹,比如来自四川峨眉白垩统的峨眉跷脚龙足迹,它曾被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最小恐龙足迹之一,其中保存最好的足迹含爪印为27毫米。峨眉足迹点还发现了另一种微小型兽脚类恐龙小龙足迹,它的典型长度在15-30毫米之间。
来自韩国昌善岛的小龙足迹是之前已知最短的,长度只有10.5毫米。韩国还发现过一种微小的两趾型足迹,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足迹之一,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0.3毫米和4.2毫米。
与绝大多数微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一样,富顺标本是由刚出生不久的小恐龙留下的,还是由一个成年小型恐龙留下的,仍然没有定论。
岩板上保存了一系列大小不一,但形态相对一致的足迹,可能代表了不同发育阶段小型兽脚类恐龙的足迹集合。因此,学者们倾向富顺微小足迹是由刚出生不久的小恐龙留下的,其足迹制造者的尺寸估计约为12厘米长,大致相当于现代的麻雀。
如果富顺微小足迹确实记录了幼年兽脚类恐龙在生命非常早期所留下的足迹,这很可能表明了一种早成或超早成的发育策略。早成或超早成是主龙类的古老特征之一,已经出现在部分恐龙(如伤齿龙类、反鸟类)及其他脊椎动物(如翼龙类)身上。
在现生动物中,一些早成或超早成动物,如大多数陆禽、游禽的雏鸟,它们从卵壳中孵化出来时,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毛,腿部有力,其在一天内甚至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跟随亲鸟去觅食。
“作为一种典型的遗迹化石,该恐龙足迹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是恐龙当时的动态行为的缩影。恐龙足迹学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可以有效判别当时当地动物群的组成,而且这些信息正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骨骼化石的局限性。”学者介绍,同时,可以根据恐龙足迹,判断恐龙当时的运动状态,如行走、奔跑甚至游泳等。
据悉,自贡富顺发现的足迹组合扩大了该地区下侏罗统地层的恐龙化石记录,这也是第一次记录自贡侏罗纪时期微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揭示了兽脚类恐龙的早成性或极早成性,也可能存在微小成年造迹者的可能性。
大量跷脚龙足迹等足迹,表明了当时当地兽脚类恐龙的高丰度。这些兽脚类恐龙被证实广泛分布在侏罗纪早期的四川盆地,该发现对恢复该地区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袁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