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燃爆的最暖短信ldquo翼龙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你能想象通信基站在空中飞行吗?7月21日晚,在本次河南暴雨受灾最严重的巩义市米河镇,一条短信振奋了黑夜里通讯受阻的米河人。
“米河镇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
从7月21日14时22分在贵州安顺起飞,到22日早6时15分返回安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应急管理部打造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全程航行约16个小时,往返上千公里,有效保障了河南灾区5个小时的通信信号。
在防汛减灾工作中,收集信息、实时传输是重要的一环。暴雨、大风、通讯中断,都使得受灾区难以及时向外部传递信息。这种情况下,无人机搭载“顺风耳”空中通信基站听声辨位,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收发信息,实现定位精准、通信无死角、无盲区。
在5个小时的滞空时间里,“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可见,比起恢复移动基站,动用应急无人机系统起到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针对重点区域的救灾工作更是如此。
网友忍不住感叹:这就是中国速度。
据介绍,本次执行任务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是在“翼龙”-2无人机系统基础上,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该无人机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并搭载光电探测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设备。
翼龙-2H应急救灾无人机系统可以实现空中组网和高空中继,从而实现包括图像、语音和数据的传输,因此可以融入公网网络系统。该系统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灾害条件下,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探查、公/专网应急组网通信、应急物资投送等任务,并融入应急指挥体系。
无人机可实时回传数据辅助指挥
“重大灾害发生后,确保通信畅通是首要任务,通信一断,所有救援设备都只能‘望洋兴叹’。翼龙无人机具备长航时、快机动、广覆盖的作战优点。”“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可以配合地面M集群设备、宽带自组网设备、散射通信设备等,可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为国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截至7月21日20时,“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的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个,产生流量.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个,为灾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翼龙”应用宽、窄带组网设备和移动公网设备,保证受灾人员可及时获取专网和移动网络信号,还应用CCD航测相机、EO光电设备和SAR合成孔径雷达,对受灾区域进行拍照和监测,实时将有关信息回传至指挥中心,解决了“三断”极端情况下“信息传不出来”的问题,实现了应急救援行动的高效、准确指挥。
据网友透露,翼龙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和团队为了这次任务能圆满完成,通宵加班,从21日下午“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起飞,到22日上午6时15分返航,全程没有离开岗位。
网友晒出她和翼龙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的对话
早在今年5月,应急管理部成立3年来举行的最大规模实战演习中就启用了“翼龙”-2H应急救灾型来搭建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
而且这也并非中国移动的无人机基站首次亮相灾区,早在年九寨沟发生地震后,中国移动就紧急调运了一套无人机高空基站连夜送达地震灾区,打通了方圆30多平方公里受灾区域的移动通信信号,完成了无人机高空基站在地震环境下的首次应用。
不过,九寨沟应急保障用的无人机为系留式无人机,所谓“系留”,就是通过系留线缆连接无人机,通过系留线缆从地面向空中的无人机提供传输和电源,从而可解决无人机电池持续能力有限,无法实现长时间滞空的问题,但也失去了飞行灵活性,以及存在覆盖范围较小的缺点。
系留式无人机基站
而本次应急通信方案减掉了系留式无人机的尾巴,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大面积覆盖的应急通信保障,具有更高效率、更长续航、更远距离、更广覆盖等优势。相信在本次通过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基站成功保障灾区通信后,未来4G/5G无人机基站将会在抢险救灾场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稍作调整后,“翼龙”-2H已经为第二次任务做好准备!
我们相信,以“翼龙”-2H无人机为代表的航空工业各型减灾装备,必将在后续的抢险救灾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风雨中砥砺,灾情前担当!“翼龙”出动,河南一定“中”!
END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