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庆阳湖晚侏罗纪生物鱼纹化石

庆阳市区域内不仅发现了万年以前,亚热带干旱性草原气候时期的“黄河古象”与同时期生存的鸵鸟、鼢鼠和羚羊化石,还发现了晚侏罗纪(一亿四千万年前)和白垩纪(年前)的鱼、原始牛和中国罕见的晚侏罗纪翼龙(即环江翼龙)等古动物化石,喜潮湿的莎草植物、宜干旱的蒿属植物和见于亚热带的栎属植物的标本。

这些化石标本充当记录生命演化的角色,是推断古环境的可靠依据。为了解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了解环境,更好地保护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庆阳文史地理组、庆城县乡贤文化研究会组织学术研究团队一行5人,于年8月18日下午,驱车前往华池县城壕镇进行考察调研。

在华池县城壕镇城壕村,住着一位曾在平凉市药管局工作的77岁退休老干部封占邦老人,为我们一行作向导。带领这一行人寻访两处曾出土过的鱼纹、鸟类化石点。

城壕镇城壕村寺沟门出土化石时,当年带领民工修水渠的生产队长,现已87岁高龄的张志龙老人,不顾年迈体弱多病,欣然带考察团队奔赴现场,详细地介绍和指认了当年修水渠挖出化石的地点经过。

生活居住在城濠镇城壕村寺沟门自然村,现已退休的原后来的生产队长,现年68岁的李旺与当地多名群众共同指证了年合作化时期,有关部门组织民工在华池县城壕镇城壕村寺沟门自然村背砭修东干渠供董子塬用水,由庆阳旋工。在寺沟门背砭李乾的庄院河滩的河床石层上,挖出鱼纹化石和鸟化石的经过及有关情况。当时施工指挥部住在张继有家,化石放在指挥部,当时见过的人说:“只有鱼化石,石板上的图像很清晰,鱼鳞很整齐。”现年94岁高龄的当年修水渠挖石料的民工张继有,是当时的亲历者,亲自用架子车将化石拉到华池县文化馆收藏。由于失聪,无法交流,甚为遗憾!

当了22年生产队长的张志龙革命老人,热情不减当年,少壮为善乡邦,老而福寿延年。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村干部他经受住了组织的考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锤炼。在那些年代历次的群众运动和审查活动中,当时的集体农业社他曾经队长、会计一身兼,每次运动来了他都是重点审查对象,但他从没有拿集体生产队一分钱,占公家半点便宜,经受住了考验和洗礼。如今子孙满堂,其身后家族发展至40几口人,人丁兴旺!

曾任平凉市药管局局长的封占邦退休老人,多年来扎根农村老家,享田园农耕,诗词创作之乐外,编修族谱过程中将当地历史及其它用文字传承下来,生活充实,精神矍铄令人羡慕。他带领考察团队辨认和讲解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上级有关部门组织民工在华池县城濠镇城濠村转咀子自然村咯儿咀挖石料,筑水坝砌护坡时,挖出鸟化石和植物化石的情况经过。随后他带领考研团队到他家,参观了他在刘巧儿(封芝琴)的故乡咯儿咀山麓下,捡的植物化石和拾零的上古石器刀、磨制的圆石及汉瓦碎片硌砾。

亘古亿万年,沧海沉浮,鱼龙变幻。古生物化石就是这些沧海桑田变化的历史见证。侏罗纪魚纹化石是骨质较脆弱的鱼类,植物遗体被深压在侏罗纪等古生物地层下,遗体腐化后在页岩层中。留下的动植物轮廓痕印。与大型恐龙化石同时代,是深度研究恐龙时代其它古动植物,地质环境极稀有标夲。

以庆阳黑河峡谷为中心直径百余公里范围全新世古化石遗迹丰富,几乎达到凡有古土壤裸露地区周边必有“龙骨”化石的程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名震世界的黄河古象化石。埋藏更深,地质年代更早的侏罗纪恐龙时代庆阳古生物是否同样丰富?研究会近期在考察庆城侏罗纪环江翼龙出土遗址基础上开展了大量工作。

在土箭,黑河峡谷相关地质研究基础上,找到庆阳侏罗纪页岩区别于其它地区的部分特点。

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了解,对生物的演化、地史变化的研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庆阳地域大约在1.3亿—万年前,此处湖泊浩渺,树木繁茂,景色宜人,一派热带、亚热带风光。

在马莲河,环江,柔远河,黑河等古河道先后找到多处侏罗纪鱼纹化石出土点。由于庆阳人类活动集中于黄土山塬沟区。侏罗纪等岩石地层人类活动较少。几乎都是上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时代河道釆石出土。通过多地大量寻访高龄亲历者,依稀仍可窥见一个“湮没于黄土大塬下的侏罗纪世界”得予以证实。

年4月,原庆阳县三十里铺公社的几位农民在环江东岸炸取石料,青年农民麻小阳意外地发现在炸开的石块之上有清晰可见的图案。它就是生活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恐龙的一种——翼龙。因这具翼龙化石发现于环江,故被古生物学界定名为“环江翼龙”。

环江翼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早在一亿多年前,庆阳一带曾是湖河密布、丛林繁茂、巨兽出没的地方,为研究庆阳远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考研团队在调研庆阳湖晚侏罗纪生物化石的同时,对华池县新堡、悦乐等地周先祖历史文化核心区相关历史也有再深入的了解。退休老干部封占邦给我们讲了当地的一个传说故事:

转咀子河对面何家山东边的山岗川咯儿咀,祖祖辈辈都这么叫,但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咯儿咀”吗?据他祖辈爷爷讲,这里面还隐含着一个传奇悲壮的动人故事呢。(收录在《华池转咀子封氏家谱》中)

很久以前,何家山原畔住着一户人家,两口子成婚十多年,膝下尚无一男半女,这成了他俩最大的心病。什么法子都想了,药吃了几大筐,巫神马角也跳了,一点效果都没有。最后听老年人点拨,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子孙娘娘身上,方圆百里的寺院庙观都跑遍了,见庙烧香,逢神磕头,施布许愿,祈求子孙娘娘开恩赐子贻女。说来也奇,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心诚则灵感神明,快奔四十的头上,媳妇终于有喜了,多年的梦想就要变为现实,着实乐坏了两口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一个小生命在他们的土炕上呱呱坠地了,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目清眉秀的小千金。孩子满月过晬时,外爷只见小媛孙口似樱桃,眼如丹凤,就给起了个“凤姐”的靓名。两口子把小凤姐视为掌上明珠,尽心竭力地抓养呵护着。

俗话说:“务庄稼不怕不长,就怕没苗”,小凤姐像株壮实的小苗苗,在父母的精心哺育下,转眼间就十多岁了。人们常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小凤姐本身就是一个美人坯子,到了束笄妙龄时,出脱成了一位高窕玉立、俊俏妍丽,人见人爱的大姑娘了。她虽然从来到人世间第一天起,就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溺爱娇惯,但她是一个识惯的孩子,不但勤快爱劳,而且聪惠娴淑,心灵手巧,女红茶饭,扎花刺绣,样样精通。虽没读过一天书,但却知礼通情,孝敬老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家里人张罗着给她找婆家时,她却提出父母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谁家愿意下聘礼,必须入赘招婿,赡养父母。封建礼教盛行的年代,一般人家都不愿意让儿子倒插门,但凤姐是方圆出了名的美女子,前来提亲的人依然门庭若市。见此情景,凤姐心里乐开了花,她朝思暮想,盘算着找-位笃厚纯朴、勤快能干的如意郎君,和和美美的厮守一辈子。当凤姐和父母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时,一场灾难却突然降临到头上。

一天,一股土匪从后岭上窜到了凤姐的村子,一刹那间,匪徒牵牛赶羊,抢粮劫财,闹得全村鸡飞狗跳墙,一片狼藉。当匪徒们闯进凤姐家时,土匪头子一眼就盯上了她,喝令几名土匪将她连推带搡地向村外走去,扬言要弄回去当压寨夫人。正在地里干活的父母闻讯拼命地追赶上去,苦苦哀求放了凤姐,丧失了良知人性的吃人贼根本不会答应他们的苦求。凤姐心想,一旦落入土匪的魔掌,厄运难逃,想到这里,她倒镇静了许多,打算以死抗争,留个清白于人间。到了现在石沟的山崖边,趁土匪不注意,纵身跳下了几十丈高的悬崖。美丽可怜的凤姐走了,悲痛欲绝的二老将她安葬在山岗上,离开了生养他们的故土,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

在凤姐贞烈殉难第二年的一天晚上,转咀子的人们听到从咯儿咀传来了清脆婉转的“咯儿,咯儿”的鸣叫声,有人还看见咯儿咀出现了一只金凤凰。一传十,十传百,方圆数十里的人都知道了此事。于是每当夜深静谧时,人们都聚集到一起,观看咯儿咀的奇观。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金凤凰即会发出优美动听的鸣叫声,同时会出现一只羽翼绚丽、金光四射的金凤凰。人们还发现当金凤凰引吭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时,一定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社会祥和安定;当她发出凄凉哀怨的叫声时,不是天灾降临,就是兵匪侵扰,似乎在告诚乡亲们早作防范。“金凤凰就是凤姐,她是凤姐涅槃后的化身,是一只神鸟”,对此人们毫不置疑!

清末民初,一批外国文化强盗,披着合法传教的外衣来到中国,到处疯狂搜刮文物,咯儿咀的金凤凰、石咀子骆驼城的金骆驼等大批国宝被洗劫一空,这就是老百姓所传说的喇嘛盗宝。从此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听到金凤凰的叫声,看到她靓丽的身姿。人们为了纪念金凤凰,缅怀凤姐,把她曾经栖息过的山岗叫做咯儿咀,也有写作“歌儿咀”的。

后世的人们敬仰凤姐宁死不屈的刚烈精神,弘扬她的化身金凤凰爱乡惠民的高贵品质。金凤凰虽然被外国佬盗走了,但凤姐用她青春鲜血染红的的石沟悬崖上的红岩依然存在,关于她美丽的传说和悲壮感人的精神将会传承千秋。

年兴修水利时,在咯儿咀山下的岩层中挖掘出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有各种鱼、鸟类的化石,还有较大的鸟爪化石。人们和金凤凰联系了起来,说是它的爪迹,当然这只是种好心的奉强附会。

庆城县乡贤文化研究会供稿文/何得鉎图/周著铭杨忠李志刚校稿/陈万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