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四个角,四个角上分别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要求,这些建筑一般都有四个角,四个角上分别蹲了一个装饰,内有铁钉,用于防止垂脊的瓦片下滑,这个叫“朝风”。连接正脊与四个角的叫垂脊,所以“朝风”又称垂兽。加上前面提到屋顶横着的叫正脊,正脊两边各有一个“螭吻”。

两个吻兽加上四个垂兽,就组成了“五脊六兽”。

五脊六兽这个成语,在北方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有这么一句:“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地‘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前面我们提到“螭吻”这个神兽,在中国被形容为龙生九子之一,螭吻和朝风其实是一家子,“朝风”也为龙生九子之一。螭吻,他嘴大好吃,什么都吃,爱吐水,所以古人会把他他雕刻在屋顶避火,又怕它连屋子都给吃了,所以会在他的背面再插一把剑,这样就把它固定在了屋脊这里。另一位叫朝风,朝风非常喜欢站在高处东张西望,所以被安排到屋顶的四个角上,用来放风,来震慑游离在人间不干净的东西。

家境优越的老百姓家盖房,家里屋顶就可以运用五脊六兽,屋脊安排两个螭吻,四个角布置四个朝风,这些最基本的是可以有的,但是其它的脊兽就不能有了。

除了“五脊六兽”以外,还有被民间称为“小跑”的走兽。小跑安置在角梁上,保护角梁不会腐朽,同时为建筑增加美感。

走兽一般呈单数排列,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数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达到顶峰是九个,一般是皇上住的房。其它的建筑,就基本上从三个起,一般县衙是三个,昭陵上有五个,有一些名胜古迹,寺庙啊,他就可以再多一些,但是也绝对不能达到九个。这些都是有等级的,老百姓家不能有。

但在中国,有一栋建筑特别,它有十个,这个建筑就是太和殿,加起来共有的十一只走兽。排在第一个的叫骑风仙人,后面依次是: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狎鱼、七狻猊(suānní)、八獬豸(xièzhì)、九斗牛、十行什。

龙: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象征祥瑞。

凤: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旧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狮子: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

天马:古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海马: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狎鱼:是海中的异兽,说它能喷出水柱,寓其兴风作雨,灭火防火。

狻猊:神话传说中是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像。有保佑平安之意。

獬豸: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象征着勇猛、公正,也是中国传统律法的象征。獬豸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螭,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行什: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颇像传说中的雷公,也有说法是雷震子转世,是防雷的象征。

前面提到古建屋走兽一般呈单数排列,但太和殿屋脊上的走兽,我们听到的说法都是十个,似乎并未按照规制布置为单数。有的说法认为,走兽应该把骑凤仙人也算上,在宋代建筑上,檐角处会装饰一个人面鸟身的怪兽,叫嫔伽,是佛教传说中的神鸟。到了明清时期,人面鸟身的怪兽才逐渐演变成了骑着风鸟的道家仙人模样,称为“骑凤仙人”,后也称“骑鸡仙人”。因此走兽数量是十一个,而不是十个。

中国古代建筑屋脊兽最基本的是“五脊六兽”,在六兽的基础上可根据建筑等级按照单数增减走兽数量,这些神兽被安置在屋脊的两端或中央位置,主要原因是中国古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为了让檐角瓦片不会滑落,就用瓦钉进行固定,久而久之,钉帽被美化成了各种动物形象,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同时也有驱邪避凶、祈福祷愿的寓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06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