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豪灾害面前,航空航天在行动
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大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的极端天气,郑州市多个气象站日降水量均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尤其是在7月20日16时至17时,仅一小时内降水量就达.9mm,相当于全市年均降水量的三分之一。
在这一个小时内,下足了全年4个月的雨,根据网友估算,这相当于个西湖的总水量直接灌入郑州城。突如其来的天灾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的乡镇道路、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形势危急。
图片来源:河南省气象台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关键时刻,航空航天力量迅速行动,一批先进装备迅速投入救灾,发挥了重大作用。
翼龙:空中的生命线
7月21日晚上,遭受暴雨洪水袭击,通信完全中断的巩义市米河镇群众,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
翼龙无人机的短信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
这是应急管理部的翼龙-2H救灾无人机从灾区上空通过机载移动公网通信设备发出的。翼龙-2H无人机7月21日14时22分从贵州安顺机场起飞,经过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于当日18时21分进入米河镇通信中断地区。
翼龙-2H无人机航迹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
至当日20时,在短短1小时39分钟内,翼龙无人机装备的空中基站就接通了个用户,单次最大接入个,产生.89M流量,让灾区人民与救援力量取得联系,并为无数受灾群众的亲人带去了平安的消息。
这,就是空中生命线。连通这条生命线的英雄,是这架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
脱胎于成飞研制的翼龙-2查打一体无人机,翼龙-2H褪去了战袍,换上了一身救援装备。除了公网移动通信基站以外,翼龙-2H还配备了光电探测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等航空遥感设备,在恢复灾区通信的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灾区遥感图像。
翼龙-2H获取的受灾地区遥感图像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
曾经是查打一体的虎将,现在是通信遥感一肩挑的勇士。铸剑为犁并不是神迹,武器装备关键看是谁在用——在帝国主义者手里,无人机是屠杀平民的刽子手;在我们手里,无人机是灾区人民的守护神。
同样是无人机,差别怎么那么大?
图片来源见水印
天眼:时刻监测灾情
灾情面前,中国“天眼”阅尽环球凉热,持续为防灾救灾贡献力量。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的“太空基建”已经初步成型,“天眼”们的数量与成像质量都在大踏步地向世界领先水平看齐。从灾害发生到获取灾区遥感数据,“天眼”的响应时间已经大大缩短。我们既有在地球静止轨道的高分四号、风云四号等卫星,可以实时凝视灾区;也有低轨道的高分三号、高分六号等卫星,能够在不同的波段获取灾区的高分辨率图像。
气象卫星首先挺身而出。作为我国气象预报,特别是台风监测的主力军,风云四号系列卫星在这次极端天气的预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利用地球静止轨道的优势,已投入使用的风云四号A星对暴雨的“罪魁祸首”——台风“烟花”进行了持续监测,并对河南灾区进行了重点观测。处于在轨测试阶段的风云四号B星也积极响应,对河南省的雨势雨情变化进行连续观测。
风云四号A星
图片来源:国家气象局
风云四号A星红外增强图像(7月21日3:00至9:00)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另一方面,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现在是任务最繁重的时候。“天眼”的总调度室——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持续调兵遣将,就近安排卫星对灾区进行高密度成像。这些遥感数据是最可靠的一手情报,正在源源不断地向救灾指挥部和相关单位提供。
高分三号卫星获取影像,可见郑州北侧黄河北岸部分被淹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宽幅覆盖的气象卫星与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配合,高轨卫星与低轨卫星协作,中国天眼向灾害打出组合拳,不断为救灾提供方向指引,更为灾后重建保驾护航。
未来:我们能做更多
在看到翼龙-2H支援灾区通信的时候,不止一位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现在灾区有SpaceX的星链,我们是否可以不用担心通信中断?
毕竟,翼龙一个起落只能在灾区滞空几个小时,而且恢复的主要是电话和短信。从7月21日18:21进入米河镇通信中断区到20:00,灾区产生的流量是.89M,如果是兆字节(MB,MegaByte),那以SpaceX星链的速度,可以在几分钟之内传送完,保证互联网的畅通。
星链卫星在夜空中
图片来源:Space.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