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三家P2P机构惹争议,虽到整治末
近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到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约家,压降到目前的3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国内在运营平台已近“全灭”。
消息一出,网络上关于这“最后三家”的猜测层出不穷,据“界面新闻”报道,这最后三家是:分别为翼龙贷、博金贷和先智创科(91旺财),也有“澎湃新闻”等媒体表示,最后三家是翼龙贷、宜人贷和恒昌。甚至还有消息称,最后三家是:宜人贷、恒易融和中信产业基金旗下的麻袋财富。
但是“内涵金融”想说:如何我们不是“出借人”的话,最后三家究竟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多家都“覆灭”了,还差这最后3家吗?
第一,P2P清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从近几年的出清速度来看:截至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家,相比年底减少了家。截至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家,相比年底减少了家。截至目前,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3家,比年底减少家。
从平台交易量看:年全年P2P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11亿元,相比年全年P2P网贷成交量(.01亿元)减少了46.24%,从数据可以发现年全年成交量创了近5年的新低。而且截至目前,仅剩3家机构在交易。
但是从清退处理进度来看:许多百亿级平台风险仍然需要重视,有些平台虽然“主动清退”,但是“清而不退”,兑付速度缓慢,出借人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有的平台逾期多时,但仍然公告自称“稳定经营”“一切正常”;甚至有的平台自称“绝不跑路”,却始终未能出台“清退方案”。
第二,网络贷款新规后,P2P转型压力剧增。
相比大家也知道了,11月初出台的“网络小额贷款新规”中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的要求,且规定跨省区经营的机构,注册资本要达到50亿元,这连“蚂蚁小贷”都还没达标的要求,对正希望转型小贷公司的P2P平台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我们不得不看到,P2P平台清退之后,未来的路如何选择十分关键,若转型小贷公司,那么资本金要先准备好;若转型科技金融公司,那么也一样会受到监管(监管办法没出,但是银保监已经明确);若转型其他行业,那平台多年的发展经验积累就几乎白费。
总之,最后三家究竟是谁真的不重要,虽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