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电和网的河南,再次展现了中国科技的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620144.html

注释贵精不贵多。杜绝大姨妈般的“例注”。漫山遍野的碎碎念注释,实际就是背景噪音。

西太平洋上的“烟花”扇了扇翅膀,一场“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突袭了位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河南。

截至19日,郑州的累计降雨量超过了毫米,20日下午一个小时内的降雨量就达到了.9毫米,一时之间险情四起,全国同胞为之揪心。

21日开始,雨团的中心开始向北移。暴雨仍在持续,而暴雨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冲锋逆行的救援人员和团结同心的民众,还看到了科技向善的力量。

2万多次编辑,救命文档刷屏

断电、断网,当一座城市突然没有了互联网,已经习惯了线上生活的人们,一时间很难不手足无措。

河南人民的网络再次回到极简状态。这次救命的不是5G,而是2G。微博保留的一项原始技术,维持着灾情之下的人们与互联网的联系:如需求助,可直接发送内容到,即可成功发送微博。

一直以来碎片化严重、信息爆炸的网络,为了能让河南人民第一时间获取最有用的信息,在网友们的协力之下,竟短暂地进入了信息精简版,从视频降维到图片,再到文字。

在灾情这一特殊背景之下,极简版的网络却也发挥出了极大的能量。人们对于信息的迫切需求,让一个在线协作的“救命文档”刷屏了全网。

当所有人都在社交平台上“喧哗”,一刻不停地转发求救信息时,真正有用的声音反而会被湮没。

一位河南籍女大学生“Manto”发现了这一悖论。她与30多名同学一起创建了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文档,分工搜集、核实、反馈、更新这些信息。截至7月23日早7点,该文档已经更新了余版,共有多万次的访问量。据腾讯称,该文档创下了产品单个文档的访问量记录。

从空白文档到多条求助信息,从简易表格到加入“可提供支援场所”等各种救命信息,从创建6小时后,首个“成功救援”出现,到被困几小时的待产孕妇、84岁的老人、发高烧女生等等被救助,互联网回归了价值的本源——高效传播信息。这一文档就是名副其实的“救命文档”。

“翼龙”千里送信号

作为灾情最严重的区域,郑州巩义市米河镇一度通讯受阻,信号全无。21日晚,断网、断电、断水超过24小时的米河镇乡亲们,被一条短信彻底振奋了:

“米河镇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

能战斗的无人机滞空只为做基站为老乡恢复5小时信号,网友直呼:燃爆了!

翼龙无人机可谓是中国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当家明星”。它是一种中低空的军民两用无人机,除了监视、侦查等军事用途之外,也可以用于灾情监视、气象观测、环境保护和森林防火等领域。

而驰援米河的这架翼龙无人机,则应用了翼龙-2H应急救灾无人机系统,是专门针对灾害探查和应急通信的研发的,面对断网、断电、断路的情况,它能实际解决“力量突不进去、信息穿不出来”的难题,打通应急救灾的生命线。

该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可以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万5千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

21日下午14点,翼龙-2H应急救灾型搭载着中国移动基站,从贵州安顺穿越公里飞赴河南巩义,为当地居民紧急恢复通信5小时。据中国移动称,这次行动中,中国移动基站累计接通用户个,产生流量.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个。

而后,翼龙再次起飞,目的地是郑州市中牟县医院,为医院的救援提供网络保障。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空!

图源:

航空工业

无人机上前线做“通讯兵”

大型无人机可以化身空中基站,小型无人机也不甘示弱,在暴雨救援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年,大疆为了整合无人机的救援力量,发起组织了“大疆应急救援联盟”,在暴雨中挺身而出的河南大域无疆公司就是成员之一,他们自发组织了上百个人、几十架无人机奔赴灾区。

无人机在防汛救灾中的应用早已有之,它不仅能进入人类难以进入的区域,还能实时图传,为后方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帮助后方更好地判断形式作出决断。

在夜间搜救时,无人机的热成像镜头可以快递发现和定位被困人员,另外,无人机还能实现物资投放、协同搜救、应急照明等功能,成为了防汛救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水面机器人下水“捞”人

除了空中,水里也有来自科技力量的救援。21日凌晨,云洲智能调拨台“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紧急送往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助力救援。

海豚1号

图源:云洲智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