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个瞬间看2020首都建设一盘棋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疫情之下,首都建设的大方向未变,改革进程蹄疾步稳,并在很多具体领域不断落地开花。一方面,打造开放新高地,另一方面,聚焦经济民生改革,“中国奇迹”的背后,首都建设功不可没。

自贸区引领开放新格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9月初,中国经济版图出现了“巨变”——北京也搭上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班车。随着北京自贸区的设立,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这座以政治、文化功能为核心的传统都市将迎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相比于上海、深圳,北京自贸区虽然姗姗来迟,但含金量却毫不逊色。科技创新、高端产业、国际商务服务三大片区,也将立足各自的优势,发展数字经济、国际金融等产业,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平台。

服务业扩大开放乘风起

自贸区打头阵,紧接着,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便提上日程,北京“两区”建设正式浮出水面。疫情期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势增长,让人们看到了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北京在深化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工作中,也将努力探索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试行跨境服贸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创新制度下,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将乘风而上,对全球先进服务要素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首都功能核心区绘蓝图

建设首都,规划先行。伴随着核心区控规的发布,首都功能核心区怎么建这一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两轴、一城、一环”,精炼的六个字勾勒出城市空间结构。首次提出公共事务用地,明确核心区11类保护对象,新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核心区控规处处体现着创新和亮点,大到老城保护、疏解整治,小到街区更新、林荫建设,种种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也都得到了详细的规划。

首都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企业是创新发展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为关乎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年至年间,北京用优化营商环境1.0至3.0版系列改革一路投石探路,最终在今年4月28日,迎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型落地,通过83条举措,以法治化方式开启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改革。从“分头跑、挨个办”到“只对一窗、只进一门”;从“我要怎么办”到“企业要我怎么办”,北京敞开怀抱迎八方企业。日前,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戴颖表示,“北京正在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4.0版,改革永无止境”。

“小物业”与“大民生”

听着陌生,但却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波及16个区、个乡(镇、街道)、11.7万个小区、.6万常住人口……《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于今年5月1日施行,服务覆盖率年内计划超六成。从老旧小区修缮、占道车辆清理、高空抛物整治到物业居民纠纷,一桩桩、一件件,诸多沉疴积弊从被看见、被梳理走向被立法、被解决。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社区作为国家基础社会单元,厘清社区治理服务权责也为我国城镇化一路高歌猛进建好四梁八柱。

小客车摇号新政倾向“无车家庭”

家庭幸福感可能不会再困在一张薄薄的汽车牌照上面了。实施十年后,12月7日,北京市小客车摇号政策“上新”。“以家庭为单位配置指标”“一人名下只能有一辆车”等主要调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控拥有、限使用、差别化”的原则下,车牌需求管理或将更合理地进行,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拥堵。新政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垃圾分类初见“绿色成效”

年5月1日,垃圾分类的“北京模式”正式开启。比起曾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被支配恐惧”风潮的其他版本,北京垃圾分类似乎接地气得多。7个月来,全市新建改造分类驿站座,覆盖超万人次、超52万家次主体责任单位,立案查处违法行为近3万起。新风尚下,旧物市场万象更新,科技巨头百家争鸣:“小黄狗”在社区遍地开花、“爱分类”把赛道铺向垃圾处理的“最后一公里”……但垃圾分类这场全民持久战要制度筑底、科技加持,更要在共融共建的社区治理生态下,把分类意识种进人们心里,从而变“废”为肥,四季常青。

环球影城引领千亿消费新引擎

今年5月,中信建投发布的主题公园深度研究报告便已证明了环球影城的意义——京津冀的娱乐航母,千亿级的消费引擎。启动七年,全国首个、全球第5个环球影城主题乐园开园在即。目前。园区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首个主题景区“未来水世界”已完工移交,17个建筑单体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看“霍格沃茨”的街头表演,坐“飞天翼龙”穿天跃地,环球影城无疑将成为北京新地标。报告预计,北京环球度假区在年开业后,全年将吸引客流量万-万人次,成熟后年接待游客数量万万人次,预计成熟后每年营业额约亿-亿元。

地铁配备“救命神器”AED

年6月29日,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倒在了北京地铁6号线的站台上。从那一刻起,大家就在追问,AED在哪里。千呼万唤,四年之后,AED终于进入北京地铁。可是,AED到底怎么用?用了是否担责?疑问接踵而至。AED并非一台简单的仪器而已,其背后配套的人员培训、法律完善也须同步跟上,让大家能救人,敢救人。只有这样,这台救命神器,才算真正进入了地铁,AED才能发挥其效用。

京沪地铁“一码通”

“一码通”让京沪不再是意难平的“双城记”。12月1日起,北京、上海两市地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9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