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东南亚博士,评职称不算也不能直接入

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最近青塔一篇文章在高校教师读博圈爆了:《东南亚博士,评职称不算!》

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一篇文章算是把所有在东南亚读博的高校老师都得罪遍了。

看完全篇文章,作者给了三个结论:1.东南亚博士水;2.很多学校评职称不算;3.很多高校限招东南亚博士且入编得跟硕士参加统一考试。

咱们一个个开聊。

1.为啥风评“水”

当大家开聊东南亚博士水不水的问题,新加坡第一个就不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第一个得起来掀桌子。

年QS最新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QS位列第8,紧随其后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位列第26。

而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是马来西亚头牌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分校,马来亚大学QS最新排名第65。

新加坡独立后,这分校也顺势独立,且独立后发展的势头远超母校。

抛开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都有自己的“清华、北大”,泰国是玛希隆大学(QS)和朱拉隆功大学(QS)。

刚才聊了,马来西亚头牌是马来亚大学,随后的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国民大学、理科大学和博特拉四所大学都能进入QS世界前。

其实从排名来讲,东南亚的一众学校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个排名放眼世界也能打。

但为啥风评“水”?

答案全在从业6年的留学中介描述里。

“申请到马来西亚读博的老师一半都是高校老师……”

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博士占比,高校老师为了从行政转专任教师,为了评职称,或主动或被动,很多老师“稀里糊涂”就这么读博了。

国内就不说了,要么排队要么“卷”,欧美要么价格昂贵要么要求小语种等各种语言。

当然了,“水”的根源在菲律宾。

出事儿是迟早的。

根据菲律宾留学中介的介绍:申请留学积分落户者和评职称加转岗的老师是自己最大的客户群体。

中介还强调:“菲律宾高校虽然一般,但是费用少拿证快,博导不卡人,学历也正规。”

在菲律宾就读教育学博士的高校在职老师也“现身说法”:“在菲律宾读博压力不大,对评职称和晋升确实有帮助,竞争性不强,但留服认证就成。”

中介和老师都这么说,此外还有个别学校进行成果展示。

攻读时间清一色年8月至年12月,总攻读时长2年4个月。

对比国内平均4年左右的攻读时间,外加64%以上的博士整体延毕率。

这学校还非得一次性展示引进的23名博士,均毕业于菲律宾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分布在学校十几个不同的二级部门。

当时一看这新闻,夫子一拍大腿寻思这学校麻烦了,每条信息单看都没问题,整篇连起来看就是大问题。

从事后同事对我得提醒来看,我的

这样的背景下,舆论很难不炸。

但所有的东南亚学校都好毕业嘛?

还真不是,就像听到在马来读博因为学业压力问题退学的学生已经一大批。

在菲律宾的“光环”下,不光东南亚,整个博士留学圈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直接影响就是博士毕业生的入职和职称等各种现实问题。

2.高校的态度

目前,关于高校方面的态度,汇总的大部分信息全部来自于网友的“爆料”,真实性有待考证。

面试通过但开始走手续时被人事处扣了,这个说辞有点难以理解。

就像毕业于QS排名65的马来亚大学的那位博士求职,在与公办一本院校沟通时,对方隐晦表明地域是他们介意的因素。

招聘学校方面,马来西亚目前情况不明。

但夫子身边一位体制内的菲律宾博士想要跳槽,确实被用人高校隐晦的以地域理由婉拒。

更有甚至传闻有学校让博士跟着硕士一起参加笔试,而不是直接面试入编。

百万高校教师粉丝大号青塔汇总的老师吐槽,我们一窥端倪。

“我自费去读,学校也不批准。韩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的全部不认。”

“学校同意在职教师脱产去读博,但不会给待遇,读境外别的地区的博士可以直接承诺待遇。”

高校整体有这样的态度,都源于“菲律宾水博”事件的核爆。

事儿一出,当事学校主要负责人直接被免职。

其他学校负责人谁还敢随随便便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原本学校博士率占比提升、教师个人学历提升、学校整体提升和负责人前途提升相辅相成。

现在这事儿一出,出现了“断层”,学校负责人没动力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这样,一些学校反应过来,只要程序合规合法,你网友意见大破天也说不出来个啥。

既然能够在省人社厅挂网公示入编,一定是经过学校、教育厅、人社厅的层层审核。

江苏省教育厅一名工作人员也给采访的记者吃了定心丸:“只要是学历学位证书是真的,都是符合的,没有问题。他们的学历学位证书都是经过教育部留学中心认证的,只要有认证,就是没有问题的。”

高校教师疯狂卷博士的背后,也是因为这些老师们也背负着另类的考核KPI。

3.博士内卷的背后

博士对于高校和教师们意味着啥?

对于高校来说。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学位授权审核申请条件规定。

高校想要变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能低于25%。

高校想要变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需要达到45%。

对于那些国内顶尖“双一流”院校来说,博士占比早就达到了80%以上。

甚至部分“双非”院校,博士占比也已经达到了50%以上。

但从“双非”院校的博士占比率分布来看,东西部差距巨大。

60%以上的高校位于东部,西部地区高校仅为12%。中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分剩下的28%。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差距是现实存在的,很多学校因此有了主动提高博士占比率的动力,组团开展各种硕博士项目。

对于老师们来讲。

更容易申请基金课题,更快速的职称晋升,更广阔的职位选择空间,更高的薪酬待遇,更多的发展机会。

学校需要与个人选择完美契合。

国内大部分高校为了追求质量缩减了在职读博的申请名额,但在职读博的需求却在不断地增加。

转机不经意间就出现了。

大号感冒时期,出国愈发困难,按理说留学生应该大幅度减少才对,但情况恰恰相反。

中留服的一纸公告让可以接受线上授课的留学目的地生源暴涨。

疫情下的留学生们,不用出国也能完成学业,对于有着旺盛在职攻读硕博士需求的高校老师们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福音。

就像市场上货币多了必然通货膨胀,攻读的硕士博士多了,学历也必然通货膨胀。

体制内的老师攻读硕博士好歹还有职位做保底,至于学校排名靠前与否相对不太重要。

体制外想进入高校做教师的这一类群体也这么选择这么读,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就必然面临诸多未知的挑战。

不管在哪儿读博,谁也别笑话谁,真正热爱学术读博的,十不足其一。

咱大部分人读博,不过为了自保罢了。

高校指挥棒一天不改变,读博的困境就一天不反转。

愿在座的各位读博人都能奔个好前程!共勉!

#今日瞭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7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