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发现中俄武器差距这么大
俄乌战争刚爆发时,很多人对俄军期望过高,估计俄军会像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一样,摧枯拉朽,迅速拿下基辅或者迫使乌克兰屈服。
然而俄军在第一波攻势受挫后,暴露出了各种严重问题,如组织混乱、后勤不继等等,再加上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不断加码,俄罗斯的颓势越发明显。
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俄罗斯,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这么大,已经被我国赶超。
当然,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了庞大的核武库,这一点短期内无人能及,下面我们就从陆海空军的常规武器方面做一个比较,来看看中俄两军的差距体现在哪里。
一、陆军:合成旅大不同中俄两国都是陆军大国,也都进行了“师改旅”,因此可以进行直观的对比。
以我军重型旅为例,下辖9个营级单位,其中有4个合成营和5个支援单位,通常装备有多辆99A式坦克和多辆04式步兵战车.
支援火力主要有18门PLZ-05式mm自行火炮,以及若干部11式模块化火箭炮和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而俄军的“师改旅”,就是将原来的师级火力下放到摩步旅,下辖15个营级单位,只有3个合成营,其余全部都是支援单位。
通常装备有41辆T90A或T72B3坦克,多辆BMP-3或BMP-2步兵战车,支援火力有90门各类榴弹炮、火箭炮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从上面的配置就可以看出,俄军的合成旅偏重火力,一线作战力量比较薄弱,而且装备老旧,反观我军一线作战力量比较充实,大部分都是新装备。
不过这并不是说俄军的火力比我军强,因为我军的作战编制灵活,合成旅上一级的集团军掌握有重型火力,战时可以配属给合成旅作战。
下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中俄两军的主战坦克99A和T-90,毕竟主战坦克性能是衡量一个国家陆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
99A采用的BHV型12缸柴油机,输出功率为0马力,最高速度达到75公里/小时。
相比之下,T-90的发动机功率只有马力,最高速度为60公里/小时,与99A存在不小的差距。
考虑到机动与防护的平衡,99A重点加强了正面防护,采用了类似德国豹2的楔形装甲,等效0mm均质钢装甲,在测试中可以抵挡北约mm坦克炮的穿甲弹攻击。
而T-90的正面等效装甲约为mm,至于曾经被吹上天的“窗帘”主动防御系统,在实战中效果很差,后续量产型已经不再安装。
99A采用的mm坦克炮,来自于俄罗斯的技术传统,但经过改进,威力和使用寿命大为提高。
99A的火控系统也相当先进,首发命中率达到90%以上,已超过美国的M1A2。而T-90的火控系统存在缺陷,移动射击精度一般,经常需要靠短停射击来弥补。
有人说,俄罗斯不是有“第四代”坦克吗?
其实T-14只是一个试验型号,除了无人炮塔外,使用的新技术并不多,而且由于造价昂贵,基本上只在阅兵场上出现,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坦克是T-90M。
可是在俄乌战场上,被缴获的T-90M彻底漏了马脚,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它的驾驶系统还在使用T-72上的操纵杆,炮塔中布满老式仪表盘,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先进的地方。
此外在支援火力方面,俄军的火炮数量虽多,但信息化程度低,还有很多牵引式火炮,导致其在实战中反应迟缓,打击精度较差,战斗力大打折扣。
相反美国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射程和威力其实很一般,但因为有美军信息化平台的支撑,经常给俄军造成重大杀伤.
反观俄军的“龙卷风”火箭炮,纸面数据不比“海马斯”差,但受制于整体信息化水平,无法发挥出全部性能。
提到火箭炮,中国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比如PHL-远程火箭炮系统,有3种弹药可供选择,射程分别为公里、公里、公里。
由于采用了综合数据链和卫星制导,反应时间和打击精度都很优秀,整体性能碾压美军的“海马斯”。
二、海军:俄罗斯的叹息说完陆军,我们再说海军,在海军装备方面,中国不停地“下饺子”,而俄罗斯则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不得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核潜艇的建设中,水面舰艇几乎没有发展,只能造0吨以下的护卫舰。
比如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是俄海军唯一的“神盾舰”,以吨的排水量被迫挑起了海军发展的“大梁”,因为舰体较小,作为“神盾舰”主要技术指标的垂发系统只有44个单元。
而且俄罗斯的资金和技术储备不足,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原定的建造计划一再拖延,目前只服役了1艘,还有4艘处在建造中。
再看中国海军的主力D驱逐舰,满载排水量0吨,安装64单元垂发系统,一口气就造了25艘,满载排水量吨的A护卫舰,安装32单元垂发系统,一口气就造了30艘。
在大型舰船方面,俄乌战争中被击沉的“莫斯科”号巡洋舰,超期服役40年,空有1.2万吨的排水量,设备却严重老化,面对乌克兰的导弹袭击,其近防系统没有任何反应。
“莫斯科”号被击沉后,同级舰只剩下2艘,另外一款排水量2.5万吨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在完成现代化改装后,也只剩下1艘。
而中国海军的万吨驱逐舰型,安装了单元垂发系统,武器齐全,可以执行防空、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任务,目前已经下水8艘。
航母就更不用说了,俄海军只剩下半艘,为什么是半艘呢?
因为唯一一艘“库兹涅佐夫”号在大修中起火,恐怕凶多吉少,退役只是时间问题。
而中国除了“辽宁”号和“山东”号外,采用平直甲板和电磁弹射的“福建”号,也已经开始海试,标志着中国迈入航母大国行列。
至于现代登陆战中至关重要的两栖攻击舰,俄罗斯压根没有建造能力,只能选择从法国购买,而中国的两栖攻击舰,已经下水了3艘,还有5艘在建。
最后在潜艇方面,相信随着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的入列,中国在这方面的短板也将补齐,全面超越俄罗斯不是问题。
三、空军:徒弟超越师傅说完海军,我们再说空军,在空军装备方面,俄罗斯空天军的状况稍好一些。
鉴于美国已经更新了战斗机代际标准,和俄罗斯的标准基本统一了,我们就按新标准来展开。
首先是五代机,俄罗斯的苏-57立项比中国的歼-20早得多,年,俄罗斯和印度达成协议,将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印度根本没有相关的研发能力,俄罗斯完全是为了坑印度的钱,可见其资金紧张的程度。
年,苏霍伊设计局拿出了T-50五代机方案,可是因为资金和技术问题,试飞一拖再拖,一直到年,第一架样机才完成首次试飞。
之后因为印度中途退出等因素影响,年,T-50的第一阶段测试才算完成,并正式命名为苏-57,到了年,俄空天军正式接收第一架量产型号。
虽然美其名曰“量产”,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苏-57的装备数量刚刚超过10架。
而歼20战斗机年完成首次试飞,年交付空军,不久便开始量产,目前总产量超过架,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从性能上来说,苏-57先天不足,在机动性上尚可达到五代机标准,然而在隐身性能和航电系统方面比较落后,美国人认为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五代机。
例如隐身性能的最主要指标是雷达散射面积(RCS),数值越小隐身越好,目前稍差一些的F35,也达到了0.平方米,而苏-57的RCS是0.5平方米,差一个数量级。
歼20的RCS为0.平方米,隐身性能略强于F35,自然比苏-57高出许多。
另外苏-57上的航电系统,虽能满足作战需求,但集成化程度不高,主雷达由3个X波段雷达和2个L波段雷达组成,增加了能耗和故障率,光电系统由6个红外传感器组成,可能会增加红外特征,影响隐身性能。
而歼20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有源相控雷达,探测范围和探测精度更高,高度集成的光电系统、电子战系统和数据链系统,使其具有较强的态势感知和电子对抗能力。
其次再说四代机,俄罗斯在这方面曾是中国的师傅,当年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侧卫”家族,撑起了中国空军的半边天,随后我国科研人员深入挖掘苏-27的技术,开发出中国自己的歼-11系列。
该系列最新型号歼-16,在保持高机动性的基础上,重点改进了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综合性能达到四代半水平,可以跟五代机过过招。
连俄罗斯媒体都称赞,歼-16的性能已经超越苏-27、苏-30,成为最强“侧卫”,如今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经反超师傅了。
如果说中国空军还有不如俄罗斯的地方,那应该就是战略轰炸机了。
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下来的图-95、图-轰炸机宝刀未老,仍然是俄军战略威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我国的轰6只是中程轰炸机,改进空间已经不大,有待于轰20的横空出世。
最后再说一说无人机,无人机是通用平台,陆海空军都有,中国在这方面把俄罗斯远远甩在后面。
大型无人机有彩虹、翼龙、飞鸿、猎鹰等型号,都具备察打一体能力,其中翼龙-3起飞重量达到6吨,航程1万公里,机身有9个外挂点,可作为战术轰炸机使用。
中国的巡飞弹同样先进,主要有蓝鹭30、飞鸿、游隼等型号,可以单兵发射,也可以通过载具发射,使用“蜂群”战术进行饱和打击。
而在俄乌战场上,俄罗斯的无人机数量和质量都很有限,巡飞弹也只有“柳叶刀”可选,甚至还要进口伊朗的低端无人机应战,假如有中国一半的水准,也不至于打得这么难看。
结语从苏联解体后到新世纪的最初10年,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一度是令我国仰望的存在,我国在引进和仿制方面交了不少的学费,也有不少心酸的回忆。
而经过短短2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军工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陆、海、空、天、电全面开花,一些主要装备跻身世界一流,已经远超俄罗斯。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不骄不躁久久为功,我国的装备水平一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