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人杨元庆接连减持股票,联想的命运已是
编辑
于斌
出品
潮起网「于见专栏」
舆论是无冕之王。细数近年因为舆论而坍塌的企业、个人不在少数。而曾经光鲜的民族品牌联想,也因为近几年时间内,屡次身卷舆论战场,而有摇摇欲坠的坍塌之势。
实际上,早在年,一个“5G标准投票事件”,就把联想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彼时,互联网上关于这样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甚至有网友痛骂联想丢掉民族大义,投靠美帝主义。
尽管也有媒体人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造谣嫌疑,更有断章取义的意味。但是自那以后,外界对于联想的质疑,就不绝于耳。去年11月,因为知名社会评论家司马南连发7条视频,揭露联想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大幅减持联想股票、金额高达数亿等诸多“内幕”,而让联想再一次陷入舆论的漩涡。
甚至因为杨元庆连续多日减持、套现超过3亿元的事件,更是引发外界的诸多猜测,更多的声音集中在,联想集团是否真的到了濒临暴雷之时、临近穷途末路之地?
杨元庆大幅减持,司马南剑之所指
近日,网络上对联想的争议之声很大,起因是根据联想集团公告,杨元庆在1月4日-7日连续4天卖出联想股票,累计卖出.93万股。按照套现期间联想的股价,如以9.00港元/股计算,杨元庆累计套现3.7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05亿元)。据了解,套现后杨元庆仍持有11.55亿股股票,约占联想集团的9.59%。
作为一家世界强企业的掌门人,杨元庆的接连减持,显然不会逃过大众的眼睛。因此,此前几番爆料的司马南也第一个站出来,对这背后释放的信号予以深度解读,言语中大有提醒广大投资者,谨防联想成为“恒大”第二的意味。
据了解,此前司马南怒怼联想,综合起来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出人意料的是,其有理有据的质疑,获得了网友“一边倒”的支持,而且并没有得到联想的正面回应。司马南通过公开展示的数据,对联想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虽然被一些联想支持者称之为是“炒剩饭”、毫无新意。但是仔细推敲,却不无道理。
据了解,其质疑之一是,联想改制过程中,涉嫌国资流失、无形资产过高。而且,如今的联想已经资不抵债。而司马南的佐证依据是,联想在拖欠供应商上千亿的货款同时,却不像恒大有地产、地块等实业资产抵债。
据了解,联想最开始是中科院%持股的国有企业,现在占股还没有杨元庆一个人的股份多。利用各种资本手段,把联想的股份、分红、利润流入到其他股东囊中。
而且,据联想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其流动负债为.67亿元,四舍五入亿元,据了解,其负债率高达90%,主要是因为拖欠供应商货款所致。因此,外界最大的质疑之声在于,联想除了它正在打折扣的品牌商誉价值,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壳。
司马南的质疑之二是,联想的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中,外国人占比超过一半,因此极有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联想过去一直以民族科技企业自居,但是其核心技术却虚无缥缈,这通过其公布的财报中,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就可以窥见一斑。
根据数据显示,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年研发投入占比为9%,而对比联想财年、财年和财年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8%、2.63%和2.39%,这样的研发费投入甚至不及科创板的平均水平,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联想最终无缘科创板了。
司马南更加尖锐的观点是,联想除了负债累累外,还给高管发天价薪酬。例如,根据联想招股书内容显示,公司研发费用主要为职工薪酬费用,而三个财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65.93%、62.47%和60.65%,这样计算下来也就是说,三个财年职工薪酬占比达到了63.45%、59.84%和58.26%。一家公司光发薪酬支出就超过一半,其科技含量有多高,也可见一斑了。
另外,司马南直指联想并非高科技企业,其创始人团队也并非什么企业家。而是借助金融、资本等投机“吸血”的资本家。其理由也令人难以反驳,那就是联想手握“六张小贷牌照”,玩“断头贷”、“暴力催收”等。对此司马南甚至在自媒体上用“资本的贪婪”来形容联想集团。
鉴于司马南爆料引发全网热议后,联想却迟迟未作官方回应。广大网友也都力挺司马南,认为司马南剑之所指,并非空穴来风。不过,业内对于早年联想耗费巨资控股翼龙贷,确实颇有微词。仅仅其年报中对翼龙贷等P2P平台的真实经营情况只字不提,就足以令人生疑。
显而易见,国内P2P平台暴雷时有发生,联想控股这类平台的风险也不言而喻。因此,当也有网友表示司马南为了个人流量而哗众取宠之时,也有人提醒联想的投资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事情的真相。毫无疑问,在巨大的负债之下,缺少实际资产的联想确实像是没有根基的大厦,在舆论的漩涡中摇摇欲坠。
冲击科创板折戟,真相浮出水面
9月30日,联想集团在筹划9个月之后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招股说明书,但仅仅过了一个国庆假期,10月8日,上交所科创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