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系青铜器动物纹样分类,以及文物出土对比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晋文化区主要包括春秋时期晋、虢、郑、芮以及战国时期韩、赵、魏及东周、西周等国。西周初年,周成王灭唐,称为唐公,其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称晋侯,开创了晋国的历史。据《左传》云叔虞“封于夏虚”,即表明晋国初年位于黄河、汾河之东,这里曾是夏统治区。

春秋晚期,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晋国六卿韩、赵、魏、知伯、范和中行,在相互兼并中扩张势力,逐步取代晋侯。韩、赵、魏分晋自立,晋君地位下降,成为三国的附庸。公元前四零三年,韩、赵、魏迫使周天子承认他们列为诸侯,公元前三六九年晋桓公为韩国所杀,名存实亡的晋国终归灭亡,中原地区步入韩、赵、魏三国统治的三晋时期。

一、龙

1.瓶角龙

角呈瓶形。梁带村龙耳盘,腹部两侧设置龙形耳,头顶设一对瓶状角,龙弓背,背部有一条凸形扉棱,“C”形爪屈曲。镂空龙纹方形金饰,两角对称各饰一卷体龙纹,两龙首尾相连,龙首部分特征比较明显的是角呈瓶形。

长治分水岭兽形弦纹盉,三个兽蹄足,流作兽形,提梁作龙形,呈探首卷尾俯伏状,龙瓶角。侯马铸铜遗址陶模,一龙双身,身分左右向下蟠曲呈C形、填云纹,龙吻上卷,角短而平齐,应是瓶角。

梁带村M26、M27的年代为春秋早期前段;长治分水岭M的年代,朱凤瀚、赵化成均定为春秋晚期;侯马铸铜遗址陶模与陶钲模相同,约为战国早期偏早阶段。

2.螺角龙

台北历史博物馆藏新郑李家楼出土蟠螭纹圆壶,垂腹,器身饰弦纹、蟠螭纹,附两龙形耳,龙螺角。年新郑金城路出土交龙纹壶,颈部有龙耳衔环,盖上饰蟠蛇纹,腹上部饰波曲纹,腹下部饰浅浮雕交龙纹,龙首螺角。

梁带村仲姜簋,附两龙形耳,耳螺角。故宫博物院藏郑义伯铜罍,附龙形耳,耳螺角;器饰窃曲纹、鳞纹、瓦纹,铭文“郑义伯作尊……”。闻喜上郭村龙耳盘、匜,均置有龙形耳,龙为螺角。新郑金城路龙耳弦纹铜鉴,龙螺角。

梁带村仲姜簋、郑义伯罍、闻喜上郭村龙耳盘、匜的年代为春秋早期,新郑金城路郑韩故城祭祀遗址出土交龙纹壶、盆与新郑李家楼圆壶的年代为春秋中期。

3.“L”形角龙

三门峡虢季方壶,颈部附一对长鼻龙首耳,龙“L”形角。铭文记载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盥洗用,大师是春秋早期晋侯的属官,盘中的鸟形和晋器上的鸟形相同,可定为晋器。

新郑郑公大墓出土多件龙纹曲耳鼎,分藏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腹间附两环钮,过去一直认为是牛首,从形制看应是龙耳,“L”形角。

4.“Y”形角龙

根据“Y”形角龙吻的长短可分为短吻“Y”形角和长吻“Y”形角两型。根据“Y”形角短吻龙角的简单与繁缛、角端特征等,可分为两式:Ⅰ式立体“Y”形角短吻龙,龙角简单。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93窃曲纹簋,通体饰窃曲纹和瓦纹,簋耳为“Y”形角,装饰简单。

侯马上马墓地M:6龙纹匜,流沿下饰S形双头龙纹,腹部饰瓦纹,鋬为龙形,龙角为“Y”形。闻喜上郭村龙纹鎣,上腹饰S形龙纹,下腹饰窃曲纹,上腹置一龙形耳,龙角为“Y”形。

梁带村M26:龙纹盉,盉身饰连体吐舌龙纹、双龙首对视,盉后有龙首吐舌半环形的器鋬,盉身龙角饰和器鋬龙角饰,均为“Y”形。梁带村M26:芮太子鬲,腹部饰“Y”角卷龙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Y”形角一端上扬。

侯马上马墓地M13蟠龙纹方壶,杯形盖,饰有相互纠缠的蟠蛇纹,下腹饰一周S形龙纹,壶颈部两侧设龙耳衔环,龙角装饰繁缛华丽,龙身“C”形。

故宫博物院藏新郑李家楼出土莲鹤方壶,壶颈部设两龙形耳,龙顾首,龙“Y”形角,装饰繁缛。侯马上马墓地M13铜鉴,口沿下饰勾连窃曲纹、蟠龙纹和三角纹,肩设四龙耳衔环,“Y”形龙角上饰圆涡。

太原金胜村夔凤纹罍,罍颈、肩饰夔凤纹、夔龙纹带,罍肩部设两龙耳衔环,“Y”形龙角繁缛,上饰圆涡纹、细线纹。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狩猎纹鉴,颈和下腹饰狩猎纹带,鉴内壁饰鸟纹、龟纹等,颈腹部附有对称的龙耳衔环,“Y”形龙角上饰圆涡。辉县琉璃阁铜龙纹鉴,颈饰鳞纹,腹为细密的蟠龙纹,腰中部饰浮雕蟠蛇纹带,龙形附耳,为装饰繁缛的“Y”角龙。

平面“Y”形角短吻龙,角两端近平。首阳斋藏子范鬲,鬲腹部饰龙纹,此龙纹以宽线条构成,略带方折,两个龙纹组成一个单元,短吻上卷,龙体卷曲,龙皆“Y”形角;口沿铸有铭文“子范乍(作)宝鬲”。

“Y”形角长吻龙梁带村M26仲姜壶,颈部附一对长鼻龙,角为“Y”形,似桃心,长鼻部分亦装饰成龙形。如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季鬲,鬲腹部饰长鼻龙纹,龙“Y”形角,一角端为尖。

闻喜上郭村董矩方甗,甑、鬲分体,甑的腹面上饰龙纹,中间部分为“Y”形角长鼻龙,“Y”形角顶端近平,两侧内卷;甑内壁铸有铭文,应是董国的用器,董国在今山西闻喜境内,后被晋国所灭。

5.翼龙

翼龙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在三晋地区新出现的一种新类型,其特征是龙体躯上有翼。在考古发现中,平面型和立体型翼龙皆有发现:立体型翼龙根据形制可分为两式:Ⅰ式翼短小。故宫博物院藏新郑李家楼出土莲鹤方壶,壶腹部饰以龙形扉棱,向上攀爬状,龙顾首、弯曲花形角,体躯生双翼,背上亦有双翼。

故宫博物院藏蟠虺纹罍,以蟠虺纹为主题纹饰,肩饰双龙耳套环,龙身有双翼。台北历史博物馆藏新郑李家楼出土铜罍,上层以蟠虺纹凸纹为饰,下层饰双勾线蟠虺纹,肩饰四龙衔圆环耳,龙体躯有双翼。

长治分水岭络绳纹铜罍,肩附两龙耳,龙足套环,龙顾首,“Y”形角,体有龙形翼。河南辉县琉璃阁龙耳罍,器身饰绳络纹和圆圈纹,以变形细蛇纹作底纹,肩部设两龙耳带环,龙身有翼形装饰。Ⅱ式翼形较大、似羽翅。甘肃泾川出土的“翼兽形提梁盉”,李零认为,此类型器应是三晋制造。

平面型翼龙可分为两式:Ⅰ式龙身繁缛侯马铸铜遗址龙纹钟钮范,中部为双身龙形,左右各一“S”形有翼龙,前后有足爪,口大张,牙外露,衔住双身龙的尾部。侯马白店龙纹模,中间为一头双身龙纹,龙身饰三角形,左右两侧各有一翼龙,龙身饰重环纹。

新绛县柳泉墓地号墓铜鉴,鉴腹部中央的翼龙与龙纹模完全相同,唯中间一头双身龙爪中多了弯曲的小蛇。Ⅱ式龙身简化、翼变大长子县铜镜,纹饰由三组翼龙各抓一条蛇组成。

二、凤

1.长冠、长尾凤

三门峡虢季方壶,盖缘饰顾首凤鸟纹,在下腹部者回首相背。梁带村凤鸟纹铜壶,腹上部各饰两组大冠凤鸟纹、下腹各饰两组回首凤鸟纹。梁带村M19:铜盉,盖顶有鸟形捉手,腹部饰高冠凤鸟。

2.龙身凤

此类型凤与龙的最大区别在于口部,龙身凤口部呈“C”形,龙口部呈“S”形。侯马铸铜遗址饕餮衔龙纹陶钟鼓模,兽面口衔一龙,龙身呈S形,龙上角补一凤,有翅,身呈S形。李夏廷对钟鼓模进行了复原、分解,认为这类纹样属于晋国特有。

立体型:年太原金胜村M凤鸟钮镈钟,钮为凤鸟首龙身式,侯马铸铜遗址凤鸟纹钟钮模,鸟首、龙身残。根据形制可以分为四式:Ⅰ式龙身装饰简单。

Ⅱ式纹饰较繁缛,除上述侯马铸铜遗址饕餮衔龙纹陶钟鼓模中凤纹,与龙相勾连。太原金胜村龙凤纹罍,凤鸟纹位于罍下腹部,造型为龙身凤,鸟爪穿透了自己的翅膀。Ⅲ式纹饰简洁,躯体素面。Ⅳ式躯体较丰满,翼、爪较肥壮。

3.立体凤(首)

凤(首)尊等器物的特点是勾喙,首有冠、弯角和耳朵,一般在眼睛周围有细线纹;也有称之为“鸮”、“鸟”等,它们与现实的动物还是有较大差别,因此,统一称作“凤”。此类型的器物有:太原金胜村铜鸮尊;太原金胜村M:鹰攫蛇盖瓠壶。

4年长治分水岭鹰形琴轸钥,故宫博物馆藏鸟首兽尊,这三件凤(首)形制相似,勾喙,颈部饰鳞纹。与之相应的侯马铸铜遗址也发现有相同类型的陶范等,如侯马铸铜遗址陶范残块,仅剩体躯部分。ⅡT81H:8鹰形陶范鹰首陶范,形似鸡头颈部。

4.奔凤

山西万荣庙前村络绳纹鸟纹壶,壶上镶嵌红铜凤,其中有鹿角的凤很有特色。洛阳西宫出土铜壶,壶颈腹部勾勒出简单轮廓的鸟纹,姿态不同,形象生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嵌红铜凤鸟纹壶,鸟纹等皆以铜丝镶嵌;花纹部分无论是线还是面,都由铜丝填嵌入槽,镶嵌面较大的部位也都是由红铜丝紧密盘绕或并排铺列。此类型壶属于两周时期铜壶的ⅢA型,主要出土于中原地区,是战国时期中原式铜壶。

三、总结

动物纹样具有两方面属性,一是动物纹样及其装饰的载体,此是属于“物”的范畴;一是动物纹样作为艺术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此是属于“概念”或“意识”范畴。动物纹样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思想信仰等问题,如俞伟超曾用先秦两汉美术考古材料来探讨世界观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