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喀斯特公园,绝壁上的两只亿年生物
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喀斯特公园,有着贵阳城市会客厅及“城中盆景”之美称。于年12月开放以来,每年吸引着大批的贵阳市民及外地游客,前去休闲漫步及游览参观。
贵阳喀斯特公园修建的年代不久,但公园里的怪石奇岩天然之景,却有着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之久远。这些天然岩石,为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的代表。它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形成的地貌。
贵州省地形为中部高四周低“倒扣面盆”式,喀斯特地貌占贵州总面积70%以上。喀斯特地貌形态表现为地上石峰林立,贵阳市又处在贵州省中部位置,所以在贵阳市里有座“喀斯特公园”不足为奇。
而真正,令人惊奇的是喀斯特公园岩石绝壁上的两只生物化石。关于这两只是什么生物的化石,网上是众说纷纭,答案是千奇百怪。有说是恐龙,有说是蝎子,甚至还有说是蜈蚣。
那它到底是什么生物化石?它怎么又会到绝壁上去的呢?
根据网上整理资料,我认为它即不是恐龙,也不是蝎子和蜈蚣,它应该是两亿年前古代生物“贵州龙”。它虽然叫“贵州龙”,但它和翼龙一样不属于陆地恐龙科。
“贵州龙”,是生活在三叠纪中期,贵州省的一种水生动物,它偶尔也会爬上陆地。其特点是脑袋小,脖子、尾巴细长,四肢保留趾爪,体型酷似水中生物蛇颈龙。根据贵阳喀斯特公园,绝壁上的两只生物化石形态来判断,它应该就是“贵州龙”。
那它又怎么会在绝壁上呢?
贵州省这个地方,距今约两亿年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因地壳运动,引起海底岩石圈的演变。促使海洋的消亡,贵州高原不段地上升。所以生活在水中的“贵州龙”灭绝后,其沉入海底绝壁上的化石也跟着浮出水面。
关于地壳运动,我国古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到“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下次到美丽的贵阳喀斯特公园参观游玩,你一定要找到这一处景点,亲自看看它们到地是什么生物化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96.html